网上校史

校史撷英(四)

作者: 1431 发布时间:2014-10-14

    正式办学: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是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全国经济建设高潮的推动下,到 1954 年,全国已建立并正常投入使用的广播电台共有 65 座。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央新建了多座功率较大的发射台和转播台,各省也纷纷建立电台,急需技术维护人员。1954 年 3 月创办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门培养本系统急需人才的教育基地。从训练班毕业的第一至四期400 多人已被派往各地,第五期中也有 l00人提前结业派出,可见当时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也在到来。1952 年,党中央在全国范围进行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的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形成高等工科学校专业比较齐全的体系。调整后的高等院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这些都是为了适应有计划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对建设人才的急迫需要。


    一、中央领导对创建广播类专业院校的建议

1956 年 5 月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在听取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关于广播事业发展计划的汇报时,提议创办培养广播干部的高等学校。刘少奇说:你们为什么不办大学?搞一个大学好。应该有一个大学来训练广播干部。同年8 月,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确定:要筹办培养编辑、记者、播音员的专门学校。刘少奇的指示,与此次会议的精神对创办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及后来创办北京广播学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全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训练班培养普通的中级广播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生源和加深教学内容以提升教育学历层次。1957 年招收的第六期 90 多名学员,都是全国各地电台送来的技术骨干,说明我国广播技术人才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另外,训练班招生时只能在其他正规的中专学校招生结束后才能挑选,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入学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不得不有所调整。并且由于学员年龄较小,管理起来也很困难。

同时,随着训练班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教学力量的不断充实,设立一个专门的广播事业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倪正义主持训练班工作之后,经过调查分析,提出建立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设想,建议直接招收高中生,纳入全国正规的招生计划。倪正义的设想和论证得到了中央广播事业局局党组和梅益局长的支持。建立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论证报告交上去不久,教育部就同意成立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并纳入1958 年招生计划。

二、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成立

1958 年 5 月 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开播后,我国进入黑白电视大发展时期,地方台急需培养电视技术干部。1958年 5 月 2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所办的技术函授学校移归训练班领导,给训练班注入了新的力量。9 月2 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倪正义为负责人,刘道宗为指导员,孙振先为教务主任。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大专水平的广播电视技术人才,学制两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1958 年 10 月 2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开学。10 月 4日,首批 357 名学生入学。这些学生是各地电台从当地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按照高考成绩招考选送来学习广播技术的。学生按照部队编制组成二、三、四、五连,原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第六期学员当时还没有毕业,编为一连。11 月 22 日,专科学校设立波斯语班,有 8 名学生入班学习(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后,该班成为学院的第一个外语班)。

 学校开学一年后,357 名学生分成发送技术、电视技术、传音技术三个专业,同时将二至五连建制改编为发送、电视、传音三个班。

 学校的师资,主要是从训练班的教师转来的,同时也从当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调了一部分新生力量,如张永辉(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生)、周秀琴(清华大学毕业生)、白永基(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等。

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学生情况一览表

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短期班学生情况一览表


    1958 年 9 月 2 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成立时,地址选在南礼士路。到10 月底,专科学校全部自南礼士路迁至真武庙二条9 号大灰楼(后改建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所属的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


南礼士路校址

三、北京广播专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上效仿解放军的做法,实行军事化管理。每个班级都以连为建制单位,设连长、指导员。学校提倡把教学、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勤俭办学的原则,自办实验工厂。同时,结合电台业务的实际情况,师生们还到人民大会堂建设工地参加劳动。


师生参与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作

    此外,学生们还到 12 号、13 号发射台开荒种地 600 亩,种植大豆、花生、小麦等作物,每年收粮食几万斤。根据学校第一任体育教师白永基回忆:1958 年 9 月 10 日起就有毕业生到昌平参加植树为主的社会锻炼。9 月 25 日至 27 日,首批大专学生报到。9 月28 日至 30 日准备参加国庆游行,进行队列训练。10 月 1 日参加广播局队伍,到天安门广场做游行队伍的群众方队,站在广场上看游行队伍受毛主席检阅。

学生们在自制的小高炉前

 学生们下田麦收

    从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到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各期训练班和专科学校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为新中国的广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历经艰辛,道路曲折,但全体师生积极拼搏,在思想上努力进取,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形成了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学习风气,为后来新中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摇篮——北京广播学院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