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风采

段鹏:大木柱长天

作者:石滢琪 980 发布时间:2015-06-04

斜挎着黑色大旅行包,脚步飞快……在学生的眼里,这是老师段鹏的经典形象。

“咣当!”黑色大旅行包放在讲台上,显得很重。里面全是书,是段鹏备课所用的资料。

段鹏今年40岁,7年前,他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熟悉他的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从上学时就比别人“跑”得快。

1993年,中国传媒大学还叫北京广播学院。这一年,段鹏考入广院电视编辑专业。学电编是个苦差事,基础理论、艺术修养、实际案例……早上八点到晚八点,课程排得很满。段鹏不觉得苦,甚至享受这种高负荷,“学习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专业课程在大二结束,不少同学都忙着实习、找工作。段鹏则出人意料地转专业—学新闻。这意味着要想不耽误毕业,就得用两年时间学完四年课程。段鹏做到了,大四毕业时,他修的学分,是其他同学的两倍。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学习中的段鹏就像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不知疲倦。大学四年,学校图书馆里一千多册图书,都有段鹏的借阅记录,他的读书笔记多达两百万字。

大三学文艺美学课,要写一篇2000字的美学赏析论文,段鹏大笔一挥,洋洋洒洒8000多字才收笔。“老师会不会嫌字数太多?”段鹏交了作业,心中忐忑。一周后,再拿到自己的文章,段鹏大吃一惊。文章的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看上去也有好几千字,都是老师的点评和修改。段鹏一字一字地读着老师的评语,一个念头在心中生根—“我也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2000年,25岁的段鹏在传媒大学获得新闻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留校成为最年轻的教师。教师段鹏一如学生段鹏那样拼劲十足。教课第一学期,他就承担了四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不少人担心他顶不下来。谁也没想到,段鹏的第一堂课就赢得满堂彩。

段鹏的课,从不照本宣科。一次,讲传播学“培养理论”。段鹏先放了段拍摄于2001年的视频,那一年,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面对镜头说:“我们等了这一天四十年!”话音未落,学生们已笑作一团。哄笑声中,“培养理论”所指的电视主宰人们的意识,已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段鹏的课很受学生欢迎,200人的阶梯教室里经常挤进300多名学生。“奥秘都在这儿。”段鹏指了指大旅行包。原来,段鹏备课要查阅大量资料,他常常为一个小时的课准备五六个小时的教案,“自己腹中有墨水,才能游刃有余地教学生。”

“先寻桃源作太古,欲载大木柱长天。”段鹏把改后的这两句诗挂在办公室最醒目的地方。校园,就是他的“桃源”,学生,就是他的“大木”,能看着他们“柱长天”,是段鹏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