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理解“双一流” 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

来源:校报    2016-01-08   作者: 浏览量:1016

日前,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统筹推进方案》)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时间表,这一时间表既是阶梯推进,又是迫在眉睫。最早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也就是5年后,要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再一个时间节点2030年即15年后,“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最后一个时间节点是本世纪中叶,距今35-45年左右的时间,目标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虽然是阶梯推进,但是《统筹推进方案》对于所有大学都是迫在眉睫的,一方面方案立意和取向是“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高等教育强国”,另一方面,无论是否进入到“双一流”建设行列,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品质,都是高等学校的生存之本,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民众的高等教育选择权日益凸显。方案强调,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等教育强国是强国梦的一部分,也是支撑强国梦的教育基础、理性基础和文化基础。

把握《统筹推进方案》的关键词,透彻理解政策文本的导向和实质内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双一流”落地生根的前提。关键词之一是“瞄准”,也即有目标的找差距,无论是朝向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奋斗,都需要清晰、清醒地判断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为实实在在的差距设计“愿景”和“阶梯”。关键词之二是“结构”或“组织”,无论是世界一流大学还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水平是考量重点,方案除了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科特色外,还格外突出了学科结构的优化和学科组织的创新,也就是学科作为一个有机体,其组织形式和结构品质决定了学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对过去囿于特色、只见眼前一片天是矫正。关键词之三是“动力”或“活力”,“双一流”建设不仅要看方案编制得是不是合理,更要看战略举措和导向能否激发高校内部的活力,“双一流”建设是否成为师生主体的内在动力。第四个关键词是“第三方评价”,统筹推进“双一流”既要看申报情况,又要看实际建设过程和绩效评估情况,而且采用第三方评价,将促进绩效评估更加客观公正。“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方案的落实将采取动态管理、不断评估不断推进的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构建起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重点,文、工、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小综合”体系。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两个全国第一,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打下了重要基础。笔者认为本校应该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这也符合“211工程大学”的承诺。历史铸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需要尽快找到与同类世界一流学科的差距,需要拉开与国内同类学科的差距。找不到差距,找不准差距,只能是孤芳自赏、自得其乐。在找差距过程中,需要明辨、自省:哪些可以比较、哪些难以比较或不可比较?哪些标准在世界范围内是公共的尺度,哪些具有独特性、或者将来能成为新的世界标准,从而某种程度上、某种意义上改变游戏规则?

中国传媒大学的战略目标早在第一次党代会上就已明确提出,即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因为我们不是一所大综合、优势学科分布广的大学,而是“小综合”、部分优势学科处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所以学校目标定位在世界知名、高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围绕世界一流学科来建设。“十一五”后期、“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创一流”、“入主流”的明确思路,哪些学科担负“创一流”、哪些学科承担“入主流”的使命,都非常清晰。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今年十一月初刚公布,虽然时间上比较靠近现在,但是与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目标和思路是契合的。

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可能有一种误解、存在一种误区,即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但是世界一流学科绝不可能单科独进,忽略其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将是短视的行为。察看学科孕育、生长的历史,细究不同学科之间的历史渊源,我们会发现,晚近的学科总是建立在具有深厚历史的学科基础上,社会科学包括传统上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学科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学科的相互借鉴、相互支撑,既发生在相邻相近学科之间,也发生在看起来比较远、不太相关的学科之间,这体现了学术的想象力,学科的想象力,对于研究者而言,体现了多方面“教养”或“修养”的意义。

从学科布局、学科结构的现状看,本校的实际优势也不在单一学科上,而是表现在举全校之力办传媒及相关学科。本校的弱势在于学科布局、结构和生态的不合理和不平衡上,这也影响到优势学科的优势在减弱,特色学科的特色在褪色。

世界一流学科是一盘完整的棋,基础学科、支撑学科和优势学科都应该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找到位置,同时,学校应该从学科生态的大视野中考量学科优势的汇聚,既要考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重点投入,更要考虑学科生态平衡,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互相依存的生态格局。举例来说,不能仅仅靠新闻学、传播学现有的力量创建世界一流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学、传播学需要从其它学科中汲取力量,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管理学、教育学,乃至文史哲等传统学科中汲取学术营养,政治传播学需要政治学和传播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真正融合和交叉,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本文刊登于中国传媒大学校报451期2版)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