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今日推荐

张师迅:《人生第一次》的艺术魅力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20-03-25   作者:张师迅 浏览量:3132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去察觉到其中变化的力量。”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让我们拿着放大镜回归人生本真,重拾人生中所要面对的许多重要时刻——十二个“第一次”。今年1月,作品以台网结合的形式开播,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已更新至第七集。

《人生第一次》的艺术魅力

《人生第一次》剧照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以独特的视角,以及点线面式的创作方式,观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成就了一部充实、完整的人生图鉴。其中滋味,直抵人心,让人感同身受。


以点穿线:剖析人生节点断面,贯穿整条人生轨迹

作品撷取了人生轨迹中的出生、入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等12个重要话题,立意深刻,匠心独运。看似风平浪静的必经之路,但每迈出一步之前,人们几乎都要经过慎重思考和选择,总要以不能回头的架势,闯过一道又一道关卡。“第一次”的故事,是尝试,是选择,也是成熟蜕变、感知人生的过程。这些被串联成的珍珠,平凡也璀璨。

也许是“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欣喜,也许是写下“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的委屈,也许是第一次尝试跳伞时“豁出一切的勇气”,也许是第一次进城工作时对于一片未知的张望和忐忑……这些“第一次”,将人们从日常和习惯中拔出,作为成长的关键节点,反馈给人们最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和深度思考。每集的重大人生议题所穿起的线,既是每个“小我”人生的变化轨迹,又是群体发展进步的真实缩影。

除每集设置的话题点外,作品更倾向于刻画更小的点——细节。例如,在《当兵》一集中,成为军人的张书豪与母亲合影时,偷偷看母亲的那一刻被定格了下来。眼神里,既有属于军人的光荣和自豪感,也有对妈妈深沉的爱。的确,正如解说词所说,“军营能把一个男孩变成男人,却改变不了他看妈妈的眼神。”众多微妙的情感细节,让作品充满温度和韵味。


连线成面:故事线条巧妙交织,深度挖掘温情故事

作品犹如织毛衣般,多层次地围绕选题,将故事线条交织了起来。首先,对于同一选题,作品以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事例,来展现人生节点切面的不同侧面。例如,首集《出生》将镜头对准了三对夫妻,选取了二胎生产、顺产和剖宫产的抉择、患有心脏疾病的产妇生产等事例进行纪实,故事逐步叠加、引人入胜。

其次,作品以某个群体的个人故事为切入点,层层铺开。例如在《上学》一集中,由一个女孩延展至学生友谊、家庭教育等。作品较为关注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着重记录人们在处于人生断面那一阶段,因“第一次”事件而带来的发展变化。同时,通过潜心洞察,入情入理地将故事娓娓道来。例如,《长大》一集中,大山中的放牛娃施应锁同学,就因写诗而逐渐打开心扉。写诗前后,孩子眉头和嘴角的表情变化即是佐证。

最后,以往的纪录片通常根据特定主题,采用定点拍摄,而《人生第一次》的拍摄地点,空间分布更广,包括医院、学校、军队、房产中介、车站、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这样,就全景式展示了不同的人生场景。也正是由于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故事线条才可以自然地交织起来,真情才得以更好地流露。


由面筑体:积极融入时代背景,勾画社会变迁图景

作品将时代背景融入个体故事中,并将个体故事作为时代注脚,来进行真实、生动的展示。脱贫攻坚、二胎政策、垃圾分类、留守儿童……这些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的词汇,此刻真实地潜藏在纪录片中。时代背景下,作品中人们的举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意义。

在《进城》一集中,王银花拿着手机将上海外滩的美妙景色,通过视频镜头展示给留守在村里的女儿。女儿桂欣闰兴奋地大声喊道:“太漂亮啦!太漂亮啦!”这一幕,让人不禁簌簌落泪。第一次进城,王银花以勇敢和倔强,顶住了来自亲戚、邻居的阻拦。在陪伴家人维持现状和努力争取前途命运之间,她做出了艰难抉择,最终出现在了由曲靖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上。她的这次选择,为孩子提供了认识多元世界的机会,也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多彩的梦。

除阐述时代背景下的“第一次”话题外,作品也真实立体地反映了生活中各类人群的群像。例如,在《上学》《长大》和《上班》中,呈现了普通人及残障人士的婚恋、城里孩子及乡村孩子的求学等情况,以不同群体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反映了社会百态,发人深思。此外,作品还为每一集设置了特别的故事讲述人。他们是故事讲述者,也是最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与共情的人。他们满载着人生阅历,以声音打动观众,使故事更为立体丰满。

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以温柔含蓄的讲述方式,见证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留下了有温度的样本。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大格局地把握着时代脉搏,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作品扎根于人民,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致力于弘扬真善美,反映人民心声。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回眸和审视。

(作者张师迅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

(编辑:郭妍)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