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今日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2021-06-03   作者: 浏览量:1649

6月2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主持召开专题党委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校落实工作。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尤其是国际传播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

廖祥忠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就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和全面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传播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廖祥忠书记强调,学校党委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校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立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大局,结合我校实际,凝练特色做法和亮点举措,在推进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方面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不断取得新成绩。要充分依托各方面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科学研究,为学校“十四五”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廖祥忠书记要求,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力”要求,多措并举,综合发力,重点“做强”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做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做优”国际传播相关学科专业、“做实”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传播》系列学术期刊平台、“做亮”国际传播领域名师工程,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加强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传智慧、中传方案和中传力量。

连日来,中传师生持续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深入交流学习感悟,积极表达践行决心。


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教授:

国际传播在社交媒体普及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呈现出复杂的新态势,既改变着普通百姓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贸易等各方面关系。在这一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要顶层设计,特别是对新闻传播学科在国际传播方面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将产生强有力的指引。在学校党委和廖祥忠书记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国际传播教学科研等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教授:

习总书记的讲话清晰地指出了在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向世界表述中国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近代以来又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历了迈向现代化的历程,正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向前挺进。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需要中国向世界呈现真实面貌,以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员,正有幸发挥专业特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艺术研究院师生将会借助艺术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艺术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


教务处处长王晓红教授:

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他特别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舆论竞争中取得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应的一席。作为传媒教育工作者,我们庆幸生逢其时,更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重大责任。我校高度重视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9年成为首批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项培养院校之一,再到2019年首家获批“国际新闻与传播”新增本科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建立起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国际留学生在内的多层次的国际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探索出了以“爱党爱国大情怀、特色培养大课堂、专业实践大舞台”为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今后,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继续为党和国家培养好立场坚定、视野宽广、本领高强的国际传播人才。


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赵树清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新时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新定位、新理念、新思维和新任务。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对台传播方面工作多年,现在又在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近平特别强调,“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这也是对传媒类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和重点任务。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一线对外传播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加强系统学习,着力研发适应新型国际传播人才的课程体系,加强同业界的合作,为培养新型卓越国际传播人才不断努力。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陈作平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新闻传播院系来说,我认为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下大气力做好新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新型国际传播人才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中国国情,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还要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洞悉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媒体传播规律,只有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完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大使命。二是新闻院系的学术研究工作一定要下大力气提升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水平,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能够适应新时期需要,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新闻学理论体系,提高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31日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如何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原则和方法。我校作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重镇,在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的带领下,以国际传播为核心进行了国际化办学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为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作出精心部署。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采用精准传播的方式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精外语、通传媒、强能力”办院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国际化、精准化、专业化”开展国际传播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多语种播音、区域国别研究、“复语、复合、复能”人才实验班、讲好中国故事多语种国际社交媒体实践平台为抓手,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作出贡献。


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金尧教授:

总书记指出,加强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如何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思考。贸易牵手,文化牵心,在世界文化盛宴中,我们不能唯洋是尊、唯洋是举、唯洋是从,而是应当坚持文化自信,以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展示天人合一、出世入世、诗化意境的中华美学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民族审美个性。我们只有创作出大量有内涵、具美感、能启迪、促思考、和世界人民“美美与共”的艺术作品,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才能增强艺术“国礼”的国际美誉度、审美鉴赏公信力,才能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既能“牵手”又能“牵心”。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舒笑梅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央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和举措思路,作为学校外事工作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我们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从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高校跨越的任务为使命,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建设高素质的外事工作队伍,提升管理水平,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总支书记金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与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争夺国际话语权、抢占舆论制高点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一是做好报道、融通中外。坚持讲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争取话语主动;二是培养人才、沟通中外。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中文深厚功底、外语能力水平、国际关系知识、新闻业务能力等素质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涵养人才、培育英才。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肖欢容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指示,恰逢其时,是新时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使命的重要指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到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形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于国际社会加强对新时期中国国际政策和国际贡献的了解和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一是建立融注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理论,加强国际区域、跨文化传播等专业方向建设与人才培养;二是加强扎根中国实践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形成以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传播为核心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国情教育,尤其是在留学生培养中加大有关中国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建立国情教育基地。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周亭教授:

在当前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下,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有其现实性、紧迫性和针对性。总书记有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讲话,是近年来中央对外发布的、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概括和阐述。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战略传播体系”和“五个力”的建设目标,是对当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全新顶层设计和布局,为下一步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传播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


传播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智教授: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翻开了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新篇章。有效的对外传播实践必须有强大的学理支撑。为此,要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积极开展国际传播知识生产,打造新概念、新命题和新理论,为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叙事体系作贡献。


电视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专业申皓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这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新时代的传媒青年,我们定要学深悟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0级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专业洪杰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生,我们的使命是通过视听艺术的途径,完成信息传播的任务。在当前的时代要求下,我们不仅要发挥自己良好的叙事本领,用数字影像讲好有灵魂、打动人的故事,更要把握舆论宣传的尺度,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特有的人文色彩丰富作品内涵,开放包容,以文载道,向外界展示中国文化与精神力量。


新闻学院2019级传播学专业童露雅: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一指导振奋人心,给我们新闻传播学子带来挑战和思考。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专业素养,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党和国家的喉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对国际形势、外交关系、历史政治、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今后更加自信有底气地参与国际传播工作打下基础。


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范绮梦:

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子,更应当积极培养媒介素养,主动学习传播理论,为今后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打下坚实基础,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精神真正落实在学习生活中,将个人打造为文化传播的“小小窗口”,致力于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王思涵:

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我国新时代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都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国际舆论引导、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外宣工作,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