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继东 摄影 肖雪)9月28日,由校传媒博物馆主办,刘瀚基金支持的“赤诚中国心——刘瀚与中国广播”展览开展仪式在校传媒博物馆举行,为期二个月展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刘瀚长孙刘培新先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向光、秘书长韩国军,广播史专家陈尔泰,以及刘瀚后人、高校博物馆负责人、收藏家、学生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主持。
刘瀚长孙刘培新先生致辞
仪式上,刘培新先生在致辞中谈到,刘瀚作为中国广播的创始人之一,他始终胸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用尽平生精力报效国家。在维护中国电政主权,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过程中,刘瀚始终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情操,值得世人学习和尊敬。这次借助多方合作将刘瀚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史料研究整理出来,展示给社会,既是对先辈的告慰,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宋向光致辞
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向光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传媒博物馆借助传媒行业、传媒教育的优势与传媒名人后人共同举办“赤诚中国心——刘瀚与中国广播”专题展,体现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办展理念,使得纪念人物专题展能够办出特色和水平。展览在高校中展出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袁军副校长讲话
袁军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为了纪念刘瀚先生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爱国奋斗的一生,由刘瀚长孙刘培新先生资助,我校传媒博物馆主办的“赤诚中国心——刘瀚与中国广播”展览今天正式拉开帷幕,期望借助展览的传播形式来缅怀这位中国广播事业开创者,推动者,让世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认知爱国勇士刘瀚先生,铭记其历史功绩,传承其“敢为天下先”精神品德。
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主持仪式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追忆中国近代无线广播事业发展历史,让当代广播人、传媒人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纪念刘瀚先生为中国无线广播事业奋斗的一生,为后人树立榜样的力量,传承中华精神的血脉,自强不息。
开展仪式上,刘培新先生、袁军副校长、韩国军秘书长、陈尔泰专家共同为展览揭幕。
随后,与会领导、嘉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展览。大家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在举国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刘瀚胸怀国家,造福人民的情怀与当前倡导的“爱国、创新、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刘瀚为广播无线电事业奋斗的一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传媒人和传媒学子不断奋进。
刘瀚(1889-1941年),字东樵,出生于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1914年毕业于交通传习所(北京交通大学前身),是我国培养的第一批无线电技术专家。20世纪20年代,刘瀚站在维护国家电政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创建了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刘瀚在担任台长期间,取缔日本人在华私设电台,起草《广播无线电条例》《装设广播无线电收听器规则》《运销广播无线电收听器规则》,兴建广播专用楼,大力发展民族广播事业。
(编辑:储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