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薇)11月26日,2016理工学部学科竞赛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学校新国际交流中心召开。理工学部党委书记张鹏洲教授出席交流研讨并作讲话,理工学部教学督导组、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字化工程中心、学生管理办公室、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老师以及理工学部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理工学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章文辉教授主持。会议分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两部分进行。
专题报告阶段,数字化工程中心杜伟韬老师、实验教学中心董跃老师、迟绍翠老师、杨丽芳老师以及理工学部本科参赛学生魏楚恒、程乙轩分别针对自己指导和参与的竞赛做了专题报告。
杜伟韬老师介绍了本科电子设计竞赛的历史、学生选拔流程、比赛的题目和形式、学生获奖情况及毕业去向,并向在座老师们分享了全部实验教学资料,针对比赛中出现的不同的题型提出培训学生的方法。
董跃老师详细介绍了机械创新大赛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学生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机械创新大赛是教育部官方组织举办的四项国家级大学生竞赛之一,参与竞赛锻炼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将头脑中虚构的设计转化为模型、图纸等的物化能力。创新技能的掌握,为学生们参与下一步的创新设计课题、科学研究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迟绍翠老师针对我校学生参与机器人竞赛情况作了报告,报告从团队组建、实验室建设、竞赛准备、参赛实况等方面作了介绍,交流过程中迟老师播放了比赛现场的视频资料,机器人滑稽而娴熟的舞蹈动作、机器战车激烈紧张的对抗引得老师们阵阵的笑声和惊叹。
杨丽芳老师介绍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比赛规则、参赛情况及我校学生取得的成绩,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她建议制定完整的针对ACM竞赛的课程体系,在奖学金和保研方面对竞赛获奖学生给予倾斜幅度大的政策等。
魏楚恒、程乙轩两位同学也从参赛学生角度阐述了参与学科竞赛的感受。
自由讨论阶段,与会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举办的意义,认为做好学科竞赛工作将有力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大家也意识到我校学科竞赛组织和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老师与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编程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等。与会的学生则提到,入学之初时不清楚如何参与学科竞赛,也不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联系,希望学校和学部能尽早地加以引导。最后,与会师生就培养高水平的学科竞赛人才形成四点共识:第一,要做好学科竞赛的宣传工作,吸引优秀而富有创新潜质的本科生积极参与竞赛;第二,要充分调动学部优秀教师指导竞赛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课程体系;第三,对高水平竞赛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特殊奖励;第四,应为学科竞赛活动提供专用训练场地和设施。
交流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表示,要积极支持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希望通过开展广泛的学科竞赛活动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
(编辑: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