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发布 我校师生参与编撰

来源:继续教育学部浏览次数:613发布时间:2016-12-21

(通讯员:宫潇)2016年12月16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在京举行了首发仪式。该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负责组建编辑部,我校师生董关鹏、刘笑盈、杨懿、赵新利、郭晓科、罗霆、陈怡、鲁心茵、侯锷、赵艺、赵鹏丽等参与了《总报告》《舆论环境篇》《制度建设篇》《舆论引导篇》《公共外交篇》等重要报告的主编及撰写。在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领域又为学校新闻传播综合研究获得了一个重要的阵地。

中国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在京首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公共关系蓝皮书主编柳斌杰发言

首发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公共关系蓝皮书主编柳斌杰评价这部国内第一本公共关系蓝皮书是“公共关系研究的奠基石”,并对蓝皮书未来的编写工作提出了“要反映最新成果、国际前沿、学术动态”“要体现中国特色”“要以丰富案例结合实践应用”“有公关事件更要有风云人物”“全面、动态的反应我国公关行业情况”等五项具体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关鹏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政府公共关系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关鹏教授作为公共关系蓝皮书副主编和本年度蓝皮书编辑部的负责人,对所有参与本书工作的专家、学者、新闻发言人表示感谢。他表示,没有不断成功和失败的实践就没有公共关系,没有学者的冷静观察、客观分析也没有公共关系,所以学者与实践者都要相互学习、精耕细作、纵深钻研。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很伟大,也让公共关系学科大有作为,相信明年的蓝皮书会更加精彩。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公共关系蓝皮书副主编王大平发言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公共关系蓝皮书副主编王大平主持首发仪式。他说首部蓝皮书聚焦于当前最紧迫、最应深入研究的领域。2015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趋势,舆论环境呈现出各种新情况,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也有不少经典案例。以政府公共关系主题落笔2016年的首部公共关系蓝皮书,可谓适逢其时。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评价蓝皮书是一本踏踏实实研究学问和实践的书,能够促进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深入人心,也为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共关系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希望蓝皮书能够继续出版下去,带来长久的“公关蓝”。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首部蓝皮书是一部恰逢其时的著作、极具价值的著作、开创引领的著作,能够代表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国记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顾勇华

中国记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指出,蓝皮书是公共关系协会送给中国“软力量”建设的礼物。该书既是一份报告,也是一本教科书,应将其推向高校课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发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对公共关系蓝皮书系列表示极大的期待,认为《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使公关蓝皮书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同时他站在皮书出版的专业角度对未来皮书的体例结构也提出了中肯意见。

作为国内首部公共关系领域专业皮书,《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2016)》历时8个月编写完成。40多位国内顶级学者、政府公共关系专家、新闻媒体专家参与其中,广泛座谈、深入研讨。全书在总报告之外,九个独立子篇目囊括了舆论环境、制度建设、政府形象、舆论引导、首都公关、都市公关、公共外交、学术研究和“一带一路”等不同领域。全书除综述报告,收录多篇案例分析文章,广泛涵盖近年的经典公关案例,可谓学术性与实用性兼具。在文献分析和深入访谈的同时,该书多篇报告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统计,使公共关系研究整体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编辑:阎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