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须大为 苏颖 新闻中心记者 阎玺 摄影 陈艺文 )12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校长胡正荣分别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法学部参加教工党支部学习会,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就如何领会、贯彻会议精神展开讨论。北京市师德先锋毛明华表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使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同时对高等教育“立德育人”的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赵瑞琦副教授认为西方理论对中国现实的解释力正在降低,因此需要培养一批真懂、真信、真学马克思主义者,这样才能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赵波指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要有针对性,要认识到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的重要性。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马成瑶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很重要,我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杨倩、李淑文、李静霞、杨雁鸿老师分别以新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内容取向教学、实践传播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方法上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张付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学生是青年领袖的角度,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立意深远高屋建瓴,我们倍感责任重大,高校有责任帮助学生系好这第一粒扣子。她还就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辅修和双学位,发挥学校特色加强思政课影视教材建设的建议。
在文法学部政治学教工党支部学习会,人事处处长夏丹、文法学部党委书记孙杰、党委副书记陈小申,政治学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与政治学专业部分研究生党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和学校发展,畅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高慧燃研究员认为本次会议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新路径与新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政治鉴别力的教育与引导。荆学民教授指出,此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具有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是在全球政治秩序重组,中国面临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肖欢容教授提出要从大国复兴的角度理解这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性,坚持国家民族定位、国家利益定位和国家形象定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
文法学部党委书记孙杰认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深刻认识到教风与学风的重要性,忌功利、忌势利、忌心浮气躁。人事处处长夏丹在发言中也着眼于党员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其中就包括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同时人事处也会研究通过人事的“指挥棒”,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思想教育工作以及课堂的吸引力。
胡校长对老师们的讨论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认清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更加明确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涉及“如何讲好思政课”,更关系到话语体系、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广大教师必须从这个高度上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
胡校长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三个方向:一是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课堂活起来,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二是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系统培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做好管理服务的系统保障,思政工作与“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也要有一流的管理服务。他特别指出,此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我校发展意义深远,我们要秉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所谓“顶天”是指要理解中央部署与国家战略,所谓“立地”是指要立足于行业现实——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全面争创一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编辑: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