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涵烁 薛文伟 摄影 肖雪)2016年10月31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藏品征集启事》通过学校白杨网、中国传媒大学微信订阅号、传媒博物馆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相关渠道正式向社会发布,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藏品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为了做好校史馆藏品征集工作,在主管校领导的指导下,传媒博物馆教职工针对校内各部院系、在校师生、历届校友开展广泛征集工作。通过校内外走访、交流,了解各单位校史资料保存情况,并请各单位对校史馆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针对校友较为分散的特点,有针对性对各届校友班级负责人、校友班级微信群的校友进行校史馆征集信息传递。目前,校史馆征集工作得到校内各单位、在校师生和校友的广泛关注。
校史馆筹备组已与校档案科、理工学部、社服办、离退休人员管理处、59级校友、61级校友,85级校友等建立联系,并从校档案科接收校史藏品共计680件,其中不乏名人字画等珍贵字迹。校理工学部实验中心提供电子管电视发射机、晶体管差转机、全固态电视发射机以及一套微波传输设备等5件/套。我校五九级校友捐赠的15批次106件(套)的书籍、教材等影印资料和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包括无线系59级于纪愷捐赠的《首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报告会》入场券两张(1964年7月31日,报告人为周恩来;1964年8月26日,报告人为彭真);无线系59级孙惠卿捐赠的入学录取通知书和参与我国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广播获得的一等奖奖状及广院自编教材《卫星广播系统1-4》等;无线系59级王明臣捐赠1961年教材《线性电路基础1-2》等大量教材;无线系59级德宝音、张荣禄、刘文福、黄展毅等校友捐赠大量学生时期的照片;59级新闻系朱宝贺和贾延玲夫妇捐赠的五九级开学报名流程表和学生时期的饭票及广播剧手稿、课件手稿等资料;59级新闻系杨天恒捐赠当年油印、铅印教材以及毕业时自发创作刊印的《毕业歌》孤本等资料;59级新闻系樊保安捐赠《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30年》纪念册以及63年毕业留言册、照片等;64级校友吕佩浩夫妇捐赠60年代《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和土耳其语教材等;还有很多校友捐赠了大批材料,在此不再一一列出,截止目前共计接收校史藏品14批次,共计1085套/件。
校史馆是历届中传人(广院人)共同记忆和情感的寄托。校史馆筹建也是历届中传人(广院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寻根之旅,追寻青春记忆的情感之旅,更是大学精神和气质的集中体现。在校史馆藏品征集过程中,校友捐赠体现对学校的爱心、对母校感激眷恋之情,许多动人故事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截止发稿时,还有校友在提供他们捐赠在校期间可以保留的记忆的珍贵藏品。我校征集工作还在继续,欢迎广大师生和校友与校史馆联系,捐赠与母校相关的珍贵藏品。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