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秋 于淼 李梦薇)6月11日,由北京地区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北京地区高校英语类专业联席会第五届年会暨两委会全体会议”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会议主题为“创新教学范式,搭建共享平台,提高培养质量”。
本届会议特邀北京市教委相关领导、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及北京地区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两委会的部分专家做主旨报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佐文主持,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致开幕辞。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
胡正荣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建设历史,他指出,外国语学院的外语教学起步早,语种全,学科发展有特色,走在全国外语教学前列。他强调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表示期待英语英语教育教学新成果,期待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
孙有中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汪琼分别以“思辨英语原则教学与策略”、“翻转课堂常见问题分析”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英语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封一函担任了本环节主持。
随后圆桌论坛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为主题,由孙有中主任委员担任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张薇、郭英剑、张莲、张虹、武光军、李佐文等发言,倡导教研相长,通过研究促进教学创新及教师发展。
下午,教学范式创新专题发言进行,中国人民大学的陈世丹,首都师范大学的赵婴,北京工商大学的刘红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张翠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刘小溪及北京市高校英语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编译局的童孝华分别做主题发言,分享其教学改革的实践体验和成果。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烨辉和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赵秦岭主持。
陈世丹教授作了学思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发言,赵婴副教授介绍了微信支持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刘红艳教授以口译学习者多模态数据库建设及应用为题进行发言,张翠萍教授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言,刘小溪助教分享了MOOC(慕课)视频设计的体验。最后,童孝华译审就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进行发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等翻译为例,指出做好翻译,不仅需要提高英文水平,也要加强中文水平的培训。
在外国语学院李佐文院长主持的主持下,各嘉宾进行发言,交流意见,表达了对未来互相借鉴教学创新模式,共同发展的期许。在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后,本届两委会全体会议圆满落幕。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众、副院长金勇和外国语学院部分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高校专业群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是在市教委领导下的专家组织,负责对本专业群涉及的北京高校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服务等,英语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英语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现分别由16名和13名成员组成。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