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慧)9月17日,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圆形报告厅召开。研讨会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论坛基于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文化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就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沿线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创新等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4年至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在范周院长带领下多次组织课题组对大运河沿线八个省市文化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跟踪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领域的先行者。本次大运河文化带研讨会根据习近平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意义和战略使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大运河文化带的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带的国家战略意义,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协作平台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带规划编制出台,助力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研讨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学部长王栋晗主持,我校副校长姜旭范,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万代红副主任分别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姜绪范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文化带至今仍然发挥着不估量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命题。首先发展大运河文化带要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带统筹、协调推进。其次以大运河文化带为内核推动沿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大运河为所流地域增添了灵气更带来了机遇。此外推动大运河文化由浅层向整体深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是一个生态、文化自然丰富矿产深入挖掘其内涵,将为沿线城市搭建深度交融的桥梁。
万代红副主任强调,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们沿线城市的共同责任,蕴育着巨大合作发展机会,希望兄弟省市能给北京更多建议、指导和帮助,成立城市联盟,学术联盟等形式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利益共同体,推进共建共融和共享,建设成为中国文化脊梁和中国文化的名片。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朱敏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兵武、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书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基地主任卜希霆发表演讲。
梅松主任对北京市文化创意发展的最新研究情况和数据做了简要通报,认为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消费、城市文化创意竞争力这几个指标在全国领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聚焦“互联网+”,第二须聚焦“文化+”。
曹兵武总工程师强调文化带建设依托于大运河遗产主体,第一做好运河遗产本体保护。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代表性、可视性。第二做整治工业及展示工作,加强学术研究,对它的内涵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传播和展示。第三继承并展示传统功能,做好服务公众的配套内容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把文化带的内涵挖掘和价值认识结合起来,有技巧的规划。大运河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高端统一规划是重要的,之后是分区域、分部门、分阶段实施。这个过程当中围绕着规划统筹协调,包括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统筹协调。
刘士林院长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谈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以运河城市为历史土壤和现实积淀,不能脱离运河城市建设特殊的文化资源、文化历史、文化意识。运河文化带发展理念、战略设计应该以城市群为主导。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确立一种既满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际需求,同时又能够代表着城市发展先进方向的模式。大运河既是由自然地理要素和商业文化要素形成的文化遗产廊道,同时也是由古代城市遗址、城市文化形态和当代文化遗产构建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
卜希霆副书记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调研报告》,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应当与北京一体两翼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沿线经济带协同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应当加强文化遗产梳理与盘存、文化精神传承与创新、文化资源利用与活化、文化项目聚焦于加速、文化组织统筹与协同、文化发展建设与推进,并促进文化交流“走出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为复兴、生态、符号、富有创意的大运河文化带做出贡献。
互动讨论环节由大运河沿线省、市、县(区)发改委、文化厅局、宣传部门、文物部门、旅游委等相关领导以及大运河研究专家讨论交流。北京物资学院运河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喜波、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河北省文广新局的冯彦宁、河北省廊坊市旅游局局长孙丰年、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安徽省淮北市文物局局长朱永德先生、杭州市拱墅区文创办主任富荣欣依次讨论发言,对大运河流经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地理、文化、旅游等情况作了汇报,并对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热切希望和具体建议。
随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文化中心提出了总体框架“一核一城三带区”,“一城三带”围绕文化中心的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成立“一城三带”专项组,包括文化内涵挖掘组、文化建设组,产业发展组。大运河文化带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对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文化导向、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北京要把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好,要做好要做成标杆,带有示范性。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必须拿出中长期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有五年行动计划。
范周学部长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着重关注五个方面:第一秉承不忘初心,坚守文化情怀。文化带的文化绝不是狭义的问题,大运河之大是有深刻含义的。第二敢于直面问题,坚守顶天立地。直面问题,该解决的通航问题,该解决环保的问题,该解决遗产保护问题,不能一刀切,不能千篇一律。第三具备战略意义,不忘历史使命。智库建设方面,专家建设要开展起来,专家组成须多元化。第四多方共同发声。大运河文化带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有系统理论来解。第五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协同创新。要经常交流,向国家部委提交报告,让我们的研究转化成政府的决策。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