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德平 摄影 周维一)10月11日上午,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副主任杨晓春等一行四人来我校调研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工作。胡正荣校长会见了来访人员,我校相关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胡正荣校长对杜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以“顶天立地、内涵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接中央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立足传媒行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在对外战略的传播研究方面,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独特的优势。学校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在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学校还成立专业研究机构,承接此类项目研究工作。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为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全面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对外战略需求,并将其作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方向。
杜柯伟主任介绍了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成立背景和职责任务。由于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性、基础性和长效性等特点,成立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明确的要求。当前的中外人文交流具有机制化、层级高、领域多、逐步项目化等特点,既需要政府层面的推动,也需要各个层面的参与。高校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开展研究、培养人才、发挥智库作用等方式参与到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中去。杜主任指出,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和特色非常明显,在中外人文交流的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将来要“加强合作、发挥优势、形成成果、做出贡献”。
杨晓春副主任介绍了人文交流机制建立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合作方式。
文科科研处处长隋岩介绍了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和课题申报的总体情况,表示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我校相关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别汇报了中心的具体情况、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未来的建设任务。
2017年6月,我校申报的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研究中心等四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予以备案,并通过课题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咨政服务。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