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承办阿姆斯特丹舞蹈节中国馆活动

来源:文法学部浏览次数:227发布时间:2017-10-30

(通讯员 谢竞璠  摄影 郝翠、江薇)10月21日,世界一流的电子音乐盛会阿姆斯特丹舞蹈节中国馆活动在荷兰著名的冯德尔公园拉开了帷幕。中国馆活动是今年舞蹈节的初次尝试,由我校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与阴阳音乐节、冯德尔公园共同策划与组织。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与冯德尔公园、阴阳音乐节的工作人员们通力合作,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文化与音乐意境融彻的饕鬄盛宴。

本次活动共分为日场活动和夜场活动,日场活动由“中国讲坛(China Talks)”、“中国会议(Conference)”和“书法工作坊(calligraphy workshop)”三个部分组成并同时开展。而夜场活动则是由来自中国和荷兰的著名电子音乐人带来的精彩绝伦的表演和奇幻莫测的中国虚拟现实(VR)体验组成。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荷兰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婧一在“中国讲坛”会场带来了名为“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诗意表达和哲学蕴味”的演讲。她以古筝曲《高山流水》为导入,让听众在琴声中感受中国山水的意蕴和内涵,并从甲骨文“山”“水”、伯牙子期的典故以及中国古诗这三重角度解读了中国山水在中国人心中的独特意义,听众在图片、音乐和语言多重感官中感受到了中国山水所表达的诗意和哲学。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婧一发表演讲

除此之外,我校格罗宁根孔子学院邀请了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的四位音乐家米炫晔、徐子零、周麟一和玛瑞纳·斯特莱妮·塞昂尼(Marina Styliani Siani)在“中国讲坛”会场带来了一场45分钟的中西乐交融的音乐盛宴。在现场,二胡、扬琴、琵琶与小提琴的乐声相互碰撞,中西合璧,共奏正声雅音,听众无不如痴如醉。

丹麦皇家音乐孔子学院的音乐家们带来了精彩表演

在“中国会议”会场,我校格罗宁根孔子学院荷方院长曹雪飞就关于如何加强中国与荷兰的文化交流发表了她独到的见解。她指出中荷两国之间在工作和日常中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所以在交往中应当求同存异,同时,她还指出,荷兰人,特别是荷兰的学生们,应当拓宽视野,怀着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中国,这样才能建立和谐、互惠的中荷文化交流体系。此外,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教师郭新在会议中承担了现场翻译的工作,为部分参会代表进行中英翻译。

我校格罗宁根孔子学院荷方院长针对如何加强中荷两国的文化沟通发表讲话

 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教师郭新在“中国会议”会场进行现场翻译 

与此同时,“书法工作坊”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工作坊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前来体验。在现场,格罗宁根孔院的教师谢竞璠弹奏古筝,教师王洋和方阿芳介绍了书法的基本情况和书写规则,并悉心指导体验者书写汉字。伴随着宛转悠扬的古筝曲,体验者们全神贯注地书写汉字,在横折撇捺之间,体验者们对中国的书法文化有了直观而切身的感受。

 我校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教师方阿芳指导体验者书写汉字

夜幕来临,阿姆斯特丹舞蹈节在夜色中达到高潮,并于凌晨四点落下帷幕。本次舞蹈节首次将语言文化和音乐舞蹈相结合,让当地民众在动与静之间体验传统文化的意蕴,感受现代中国的风采,同时架起了中荷友谊的桥梁,加强了中荷两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