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娄佳琪)2017年11月6日18:40,“莫言与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流变”的讲座在中国传媒大学48教A302教室准时开始。本次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文系主办,主讲人为季红真教授。季红真教授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季红真教授从历史背景、代表人物、过渡阶段、主题与文体、知识谱系、语言特色等方面横向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乡土文学三个阶段的流变;从理论高度深入剖析了五四运动时期,革命运动时期和建国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交替与磨合,转型与变异。乡土文学的概念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作为强势文化入侵,农耕文明衰落后的背景下,裹挟在世界历史的大潮中而被提出,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扩展为依托于农耕业,包含农业各个方面的“泛乡土文学”。由此,乡土文学也以表现乡土人生变迁故事的基本主题衍生出了各个阶段不同的内涵。
季红真教授称莫言为百年来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好像站在中国文化史的终端,像原子裂变一样轰然炸响,从神话传说一路承袭古典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叙事立场,文体形式,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汇集了中国文化传统,并且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找到了鉴于全球人类发展大势的情感冲撞,为危机中的人类生存提供了寻找精神家园的中国、东方经验,真正地将中国的乡土文学汇入世界文化潮流。
乡土文学经历了第一、二代的积累后,发展到如今第三代的“农人之子”——拥有着语言为核心的高度自觉的文学观念和世界主义的眼光。而在城市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它不会随乡村的消逝而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因为乡愁无论在什么时空,都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一支永远唱不完的歌。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