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敬杰)11月18日,第19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展演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此届大会恰逢齐越朗诵艺术节创办20周年,展演以“共诵中华经典,同抒爱国情怀”为主题,通过在校大学生、留学生、校友和朗诵艺术家们的同台演绎,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之美,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朗诵大会系列活动和展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突出优势和深厚软实力,通过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巡视员娄晶,中央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领导,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副校长姜绪范等出席了本次展演。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展演进行了采访、报道。
整场展演不仅有《三国》《夜雨·蒹葭》等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学作品的精彩演绎,还有如《青春万岁》《光的赞歌》等经典近现代诗文的群体诵读,以及《老人与海》《基督山伯爵》等国外文学著作的展示。
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一线的优秀主持人、播音员、记者带着对母校的深情、对传媒行业的专情、对有声语言艺术的热情,用心演绎了《岳阳楼记》《在中国大地上的报道》《这里是北京》等诗篇。
我校学生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世新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学子共同朗诵了《少年中国说》等作品。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苏丹的西北师范大学留学生们则以汉语为纽带、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同台上演了《边塞古诗串烧》。
本次展演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朗诵盛宴,还是一次集结了戏曲人和电影人的盛会。京剧、昆曲在舞台上精彩呈现,因影视而集结的优秀校友结合跨界的从业经历合诵了《当影视遇到播音》。
“齐越朗诵艺术节”创办于1997年,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探索诵读人才培养之路,开掘诵读艺术文化价值的实践尝试。2013年,此活动更名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正式确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本届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159所高校的1001部作品,大学生的参与度与覆盖面创历史新高。目前该项活动已成为国内朗诵艺术界的知名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坚持“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的宗旨,积极发挥有声语言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经典诵读为抓手,提升青年人的文化素养,引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二十年间,齐越朗诵艺术节在高校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并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活动逐渐发展为众多高校学子参加的全国性诵读盛会,大会形式也逐渐演变为涵盖诵读、讲座、研讨会、公益演出等多项内容的系列活动。在朗诵大会这个平台上,来自传媒业界、文化学界的学者与青年人共话语言艺术之妙,畅谈诵读创作心得,使语言文化中的精髓深刻地影响到青年人的心灵。
大会将继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经典在社会上的推广,让中华民族文化精品发挥更大的浸润功能。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