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瑰宝•魅力之都”非遗体验活动进中传

来源:文法学部浏览次数:741发布时间:2017-11-23

(通讯员 温沁 摄影 李立雯 周柯利)11月22日,“民间瑰宝•魅力之都”2017北京时尚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体验系列活动—中国传媒大学专场在文法学部举行。“民间瑰宝•魅力之都”北京非遗体验系列活动作为北京市级文化活动,上午专门为留学生开设专场,活动包括签约仪式和“传•承”主题大师课两部分,旨在通过“一米之内”的非遗体验行动,让留学生走近、了解、对话“非遗”,让“非遗”融入高校师生生活。

签约仪式上,文法学部孙杰书记首先致辞。孙书记指出学部秉持“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理念,突出基础学科和留学生教育的优势和特色,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在文法学部开设非遗体验活动留学生专场活动,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承和保护,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间接开展海外文化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今后继续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文法学部孙杰书记致辞

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约,双方共同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基地揭牌,并且向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捐赠了“濒危非遗项目标准化传承课件”。这是西城区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首次与高校签署合作意向且首次面向社会捐赠这套传承课件。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与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青年研究社团签约。

文法学部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与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约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基地揭牌

捐赠濒危非遗项目标准化传承课件

与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青年研究社团签约

“传•承”主题大师课,二十多位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通过作品展示、技艺展示、以及面对面互动方式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此次进校园的非遗项目包括北京内画鼻烟壶、彩塑京剧脸谱、北京砖雕、戏曲盔头制作技艺、北京刻瓷、北京雕漆、京作核雕、面人(北京面人郎)、木板水印技艺、昆曲、抖空竹、踢花毽、北京琴书、北京皮影戏等。参加活动的留学生们纷纷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个个兴趣盎然,一边欣赏、体验,一边积极用汉语与大师们直接交流对话。两个半小时的体验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久久不想离去。大家表示,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活动。

戏曲头盔制作技艺

 踢花毽

 抖空竹

彩塑京剧脸谱

北京皮影戏

汉教中心张婧主任在接受我校电视台采访时表示,非遗体验活动进校园让留学生们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次间接地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的建成,将使这个活动常态化。未来将结合留学生教学与科研与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

此次活动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办,我校文法学部承办、汉语国际教育中心执行。大理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助理何郑,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飞、副主任蔺音,文法学部党委书记孙杰、副学部长王四新、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张婧,以及多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专家、数十余名文法学部教师和近二百名留学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当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头条号进行了全英文直播,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网、英文网、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中传新闻、中传电视台,以及文化部《文化月刊》、中国手艺网、非遗青年自媒体等数十家校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