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传媒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

来源:外国语学院浏览次数:237发布时间:2017-11-28

(通讯员  杨海茹 徐盼盼 王雅楠   摄影 王爽力 石潇涵)11月2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起,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武汉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河北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的外语院系负责人和全国高校外语专家学者代表齐聚我校,召开“全国传媒院校外语学科发展高端论坛暨全国传媒院校外语联盟成立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全国传媒院校外语联盟,论坛还进行了专家发言,并专题讨论课程改革与传媒英语教材编写方案。


 

本次会议的突出特色与重要成果是,成立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发起、联结中国大陆各大传媒院校的全国传媒院校外语联盟,并初步规划每年举办一次会议,交流教学、学科建设等事宜。

 

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传媒院校如何进行学科改革、发展传媒特色的外语专业、培养专业的涉外传媒外语人才,以真正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是本次会议最关切的议题。五位发言专家从小到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大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语料库的建设与未来英语教学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与建议,深入浅出,内容新颖而切合实际,为与会嘉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佐文首先致欢迎辞,介绍我校外国语学院基本状况并分析了当前传媒外语发展改革的迫切性。李佐文院长提到了我校“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顶天”是指对接国家战略,谋求科研发展。在这一点,外国语学院一直在努力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硕士和博士课程,进行舆情监测,发挥多语种优势,及时观测世界各国主要媒体对中国形象及重大事件的反馈。“立地”是将人才培养工作做实,着力培养外语基本功扎实、拥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即“精外语、通传媒、强能力”的人才。当前外语改革如火如荼,学生外语水平普遍提高,使得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传媒院校,学院要主动承担传媒外语研究的责任,将学术研究与传媒外语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

 

我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烨辉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传媒人才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探索”为主旨,着重介绍了我校外国语学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以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相关内容,提出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强调了“标准”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传媒院校的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主题报告中,对年轻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作出肯定,同时也指出,英语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双一流”建设背景对新闻工作者在外语能力、交流、思维、话语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卫乃兴教授作了“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首先提出了学科划分涉及到的认知困境,并为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卫教授还分享了其对于语料库研究与英语教学结合的收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立非教授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分析当前语言服务行业与教育的痛点并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为例对传媒英语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传媒类院校对于卓越的涉外传媒人才的培养正是应时代号召,符合社会需求。传媒英语专业的建设可以参考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过程。

 

论坛最后,与会嘉宾就传媒英语教材编写涉及的教材定位、切入点、材料选择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交换意见。教材应是具有传媒特色的通用英语教材,出发点是以带有专业知识的篇章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难易程度应适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着重考虑实用性,教材内容可以为学生专业甚至是以后工作所用;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加入传媒行业的特色场景进行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

除了包括我校在内的国内高校专家学者代表,浙江传媒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施建华、山西传媒学院公共外语部主任康珉、武汉传媒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王金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梁洁和英语教研室主任潘轶君、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院长冯梅和教研室主任孙慧斌、四川传媒学院外国语部主任程敏作为传媒院校代表参会。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