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部学生党支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来源:新闻传播学部浏览次数:267发布时间:2017-12-01

(通讯员 郭晓歌 曹默 摄影 李忱阳)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4周年,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巩固和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弘扬革命历史传统,缅怀革命先烈,我校新闻传播学部党委于11月16日组织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

初冬的北京,寒风凛凛,晴空万里。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人潮络绎。纪念堂前,党员同志们排成两列,在高大的毛主席纪念堂前垂手肃立。纪念堂大门上 “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参观的一行人徐步走上台阶,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3.45米的毛主席汉白玉坐像,面含微笑,端庄安详。坐像背后,是一幅大型绒绣——“祖国大地”。坐像前,摆满了参观群众自发献上的鲜花。当走到陈列主席遗体的大厅,殷红的地毯中央停放着主席遗体的水晶棺,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水晶棺里的主席,许多党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新闻学院研究生专业硕士党支部党员杨蕙宁动情的说:“看到毛主席默默躺在那里,在那一瞬间,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仿佛在心里经历了沧海桑田,见证了他的光辉岁月。虽然那些曾经改变了我们国家命运的伟人们如今早已不在,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瞻仰完主席的遗容后,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党员同志们来到了纪念堂的二楼,进入了影片播放厅,毛主席纪念堂宣传教育处副处长李琳琳向同学们生动的介绍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成历史和概况,并邀请了两位工作人员为党员同志进行一次 “两学一做”的主题宣讲。纪念堂的两位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毛主席光辉灿烂的一生,影片《思念的河》以身旁的工作人员视角,回忆了毛主席生前几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如手不释卷到生命最后一刻、衣柜中始终珍藏着几件毛岸英的遗物等。改变中国的伟人,酷爱读书的诗人、痛失爱子的慈父,主席身上兼具的这三种形象让在场的党员同志备受震撼,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新闻学院研究生专业硕士党支部党员赵亮在看完影像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听到工作人员整理毛主席的物品时发现毛主席的衣柜底下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毛岸英生前的衣物。我们无法想象每当毛主席工作到深夜的时候,对自己的儿子是怎样的一种思念,这样的故事感人至深。毛主席是伟大的,但他为了革命事业的牺牲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感受到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牢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毛主席生平纪念室,一篇篇历史文献原件反映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过程。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片,勾勒出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光辉业绩。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当看到一身补了又补、已经开线的秋衣秋裤时,所有同学都被革命领袖的崇高品质和高尚党性所打动;当看到被主席一次次修改的《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手稿时,同学们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对于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当看到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迹时,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党对媒体工作者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盼。参观的党员同志一行在这里举起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


走出毛主席纪念堂,初冬的北京寒风刺骨,然而排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群众络绎不绝,从纪念堂南门一直排到了前门的箭楼前,这长长的人流组成了一条“思念的河”,这条由人组成的长河汇集了全国各地群众对革命领袖的热爱,汇集了全国人民对党最诚挚的感情。各支部同志们纷纷表示将在参观后组织阅读《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传》,紧紧追随领袖精神,在领袖精神的鼓舞下,全体党员同志必将追古思今,不忘初心,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

学校微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