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红色印迹 探寻井冈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新入职教职工赴井冈山培训学习纪行之一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浏览次数:583发布时间:2018-10-24

(通讯员 曹琬晨 摄影 赵帅 胡洪春 韩甜)10月22日下午4时,我校29名青年教师整装待发,精神抖擞,向着革命圣地井冈山出发。在历经15个多小时的车程,跨越了1699公里的距离后,青年教师们终于踏上了这片革命的圣土、精神的故园——井冈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入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组织我校2018年新入职教职工于10月22日—26日赴井冈山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对新入职教职工进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

“星火燎原传赤色,工农革命聚戎装。”井冈山以其辉煌灿烂的革命历史,铸就了蜚声中外的“红色摇篮”。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了革命事业的伟大成功,无数先烈用行动抗争,拿鲜血奋战,用生命书写井冈山的不屈精神。现如今,罗霄山脉竹林茂密,云雾缭绕。昔日战争的惨烈,不得而见,但是传承下来的井冈山精神却始终是我们追寻的方向。

2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新入职教职工井冈山红色主题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培训基地举行。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霍淑芬、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副院长毛汝亭出席仪式。29名青年教师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服,参加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毛汝亭副院长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学院“三位一体”的教学布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希望学员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

霍淑芬副部长进行了动员讲话,她指出,青年教师入职之初就能来到革命圣地体验和感悟这种精神,接受思想的洗礼、党性的锤炼,十分难得,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体会,潜心学习,学有所成。她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二是着眼入脑入心,做到学以致用;三是遵守培训纪律,增强学习自觉性;四是坚守教师初心,不忘立德树人使命。随后,霍淑芬副部长和毛汝亭副院长共同向学员代表隋欣益、马文婷授班旗,现场情绪高涨、掌声热烈。

 

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中,毛汝亭副院长从采访老红军的经历讲起,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声情并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他强调,“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短短二十八字,高度凝练了井冈山地区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无畏精神。学员们深感敬畏,纷纷表示,井冈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在中国革命最艰苦、最挫折的年代发挥了“起死回生”的作用。井冈山这座没有围城的博物馆,这片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处处彰显着革命者理想信念大过天的豪情壮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青年教师必须要具备发扬党优良传统的自觉自信,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对当下党领导的新时代的自觉自信,坚持对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前景的自觉自信。

接下来的学习培训中,学员们还将通过现场走访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龙江书院、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群;通过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红色拓展训练、自做红军餐等方式,参观革命旧址,了解革命历史,聆听先烈故事,进一步领悟井冈山精神。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