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沈青茁)10月28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广告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IP3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30余位嘉宾共同围绕“聚焦拐点下的IP新生态”的主题展开精彩讨论,一起讨论拐点下的中国IP身在何处,路在何方。
IP一词的来源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在英文使用环境中的含义为“知识产权”“智慧产权”,目前在我国语境下指代具有版权的内容。从2012年发展至今,“IP热”从文学、影视、音乐延展到文旅、游戏和周边商品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围绕IP授权、开发、运营等一系列相互协作的海量业务。一些优质IP作品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版权问题、财税问题、行业监管问题以及社会责任问题也集中浮现在大众视野。
2017年到2018年,IP行业经历了从“狂热期”到“冷静期”的转变,进入一个新的拐点阶段。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整个行业对IP的认识也更加理性。面对政策收紧、投融资遇冷、过度明星化等暗潮涌动,如何布局拐点后的IP新生态,实现IP在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有机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健康理性发展,成为IP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我校廖祥忠校长,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赵晓宇,我校广告学院院长、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午夜文库IP开发中心主任、香港和平图书总裁谢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主任李明英,华策影视董事长、总裁赵依芳,慈文传媒集团董事长马中骏,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爱奇艺联席总裁、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中文在线集团执行总裁戴和忠,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颜忠伟,万达新媒诚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尹香今,喜马拉雅FM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姜峰,企鹅影业IP储备及研发中心总监周宇,阿里巴巴大文娱优酷剧集中心美吟工作室总经理和美等30余位各界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廖祥忠校长致辞
廖祥忠在致辞中强调了IP之于未来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表示青年人的力量不可忽视。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认为,IP30人论坛的举办对更加科学理性地开发和运作IP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广告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将重点关注IP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数据的真实性。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主任李明英表示,互联网环境下应该强化规则意识、尊重意识、保护意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并惠及企业、行业以及市场,促进IP快速发展。
我校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郎劲松教授以“痛点、拐点、新起点”为题作主题发言。她总结了目前IP行业所遭遇的叠加痛点,以及拐点阶段出现的包括注意力、价值观以及新场域等多方面的格局再造,她说,“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看待这次拐点,这是重构IP生态的一次契机,拐点后的IP行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传媒大学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的第一本年度发展报告即将于今年年底出版,希望能对IP行业的发展做出总结和思考,以推动中国IP的健康发展、有序发展。
本次“中国IP30人论坛”共设置四个分论坛,分别以“政策收紧背景下,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方向与路径”“ 面对‘过度明星化’广受质疑,影视制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IP热退潮,投融资遇冷,存量IP资源运营路在何方”“ 拐点下如何打造IP跨界传播新生态”为话题进行讨论。
我校IP跨界研究中心主任、爱奇艺联席总裁、首席内容官王晓晖
最后,我校IP跨界研究中心主任、爱奇艺联席总裁、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进行总结发言。他认为,IP其实就是内容,而影视化可以将内容与动力源结合,进而带起产业链发展。各个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应该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来面对今天的形势,沿着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真正勇敢往前迈。习总书记提出四个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影视行业要充满信心,进一步把内容做精,敢于突破。他说,“百姓需要有梦想、需要有共鸣,对于制作者包括平台而言,都需要大胆创新,同时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在这个拐点上把握住,真正的春天还是离我们不远”。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