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晓丽)近日,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2013级与2014级学生共同制作的微电影作品《车手行为变形记》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中,从全国三千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科学微电影的全国一等奖、专项奖和最佳表演奖。该作品根据中传附小科技节获奖作品“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监管器”真实故事改编。此前,该作品还在2018年北京市“阳光少年”微电影比赛暨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中,荣获科学微电影小学组二等奖。
中传附小微电影创作社团是中国传媒大学支持附小建设的项目之一,具体由培训学院承办。微电影创作社团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由我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指导。社团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完成了《车手行为变形记》《摘“星星”》《音为梦响》三部影片的拍摄和制作。参与作品指导的桂笑冬老师说:“积极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细节和讲故事的能力,通过策划和剧作的指导后,孩子们可以将灵感和故事进行有效的整合,经过一学期的指导,学生在影像的语言和技巧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将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与影像创作相结合,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从现实生活走向银幕的全过程。”
自2018年年初起,培训学院开始承担“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具体建设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学校创新特色课程,参与其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设计和开发校本课程(教材)等内容。除了微电影社团之外,培训学院还为附小开设了微电影创作普及班、小主持人社团和少儿新媒体互动艺术社团等多项课程,均由我校中青年专业教师带领教学团队进行课程研发、讲授、实践指导、成果汇总。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化、高水准、多样性的媒介素养特色课程,帮助学生开拓眼界与思维,挖掘自身潜能,并全方位提升媒介素养能力,通过中国传媒大学资源的辐射和投入,使附属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