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暨闰寅 汪棕南 杨倩 赵波 阴军莉)2018年12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倩副教授指导,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本科16级暨闰寅、刘雨田、李佳音三位同学共同完成的作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精准扶贫为例》,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赛展示活动三等奖。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波副教授指导,2017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本科生汪宗楠同学和其团队薛力、王元廷完成的作品《大众传媒如何高扬民族精神》,荣获“昂首复兴路• 最美新时代”——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北京地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阴军莉老师指导,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本科16级李佳音同学及其团队完成的作品《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荣获在“昂首复兴路•最美新时代”——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北京地区)。
荣誉证书
《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精准扶贫为例》是一堂在北京市顺义一中实际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讲人暨闰寅精心准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以近几年两会重点议题“精准扶贫”为主线,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讲述自身在实践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精准扶贫”的理解分享给同学们。
该作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暑假社会实践成果之一。2018年春季学期,受到任课教师杨倩老师的课堂启发,该团队的三位同学萌发了在暑假期间主动宣讲十九大的想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讲总书记“新思想”,进行属于“准传媒人”的实践尝试。2018年7月,经过多方联系和精心筹备,三位同学去往北京市顺义一中,给高一的学生送上了几堂理论专题课。主讲人暨闰寅同学讲授的“精准扶贫”是核心一讲,他结合自身在2016年“播音学院-精准扶贫”调研中的经历,用基层中看见的精准扶贫故事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获得了高一学生们和该班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暨闰寅同学讲课实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思政课课堂
荣誉证书
《大众传媒如何高扬民族精神》是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在公开课展示中,汪宗楠同学以《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当下热点电视剧切入,剖析了互联网时代大众传媒的困境和原因,针对大众传媒如何高扬民族精神提出了几点想法。“我们专业一直在提‘内容为王’,这也是大众传媒再怎么经历时间淘洗、形式更迭也变不了的审美根本。”汪宗楠说到,“这次公开课让我从一个传媒专业的角度去看中国精神的传承和传播,发现我们真的身挑重任。现在的民族精神还有很多值得挖掘,媒体人要学会创新形式,学会讲好故事。”
汪宗楠和指导老师赵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门口合影
荣誉证书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李佳音同学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新增内容,结合在我校青年马院学习经历,用自己的语言展示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阴军莉老师的指导下,公开课围绕《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经过多次探讨,结合李佳音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分别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具有实践品格,以及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三层内容。
李佳音同学在国博“真理的力量”展览担任志愿者的经历为她积累了备课素材
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获得的荣誉是我校思政育人成效的一次具体体现。一方面,同学们的作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题与我校传媒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呈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同学们通过参与展示活动,主动担当新时代宣讲员的责任意识和积极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勇当新时代主人翁的精神风貌。
作品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i0813sqmnrx.html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