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9艺术类复试开考,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

来源:新闻中心浏览次数:7348发布时间:2019-02-15

(记者 宋佳音 孙志男 刘嘉慧 李翔宇 摄影 那宇奇 周柯利 张珺涵 巫林泓)2月15日,春雪初霁,万物回春。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艺考复试正式拉开帷幕。上午7点,学校里已经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排成长队等待进入考场,青春活泼的气质装点了整个校园。

 

 

考生排队候考

今年我校的艺术类招生考试进行了重大改革,简章发布后,近五万人报名参加初试,人数再创新高,其中的23496名考生走入复试的考场,正式角逐793个招生名额。艺考复试取消了京外考点后,所有考生将统一在北京进行复试。为保证艺考顺利进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各部门通力合作,加班加点,在假期进行了周密而全面的准备。15日上午8点,校长廖祥忠,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达品在党政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党委宣传部、保卫部(处)、教务处等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各考场督查考务工作。

廖祥忠校长、王达品副书记巡查博学楼考场

廖祥忠校长巡查大学生活动中心考场

上午9点,学校在明德楼918会议室召开艺考媒体见面会。我校新闻发言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主持会议,党政办主任杨懿、招生办主任闫磊凡和电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广告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出席见面会并答媒体记者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等20多家社会媒体到校来采访报道。

 

媒体见面会现场

在23496名走入中传复试的考生中,有不少同学在参加初试之余,还给学校提交了自己的相关作品。为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这是学校艺考改革的亮点之一:提交作品被评定为“优秀”的考生,将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复试。此次艺考共接收到4738名考生的6453份作品,其中有一百多名考生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复试。

 

考生奔赴考场

大学生活动中心考场全景

在候考区,一位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复试环节的吴同学告诉记者说:“之前我提交了一幅自己的作品给学校,后来竟然被评定为优秀。真没想到我能通过绿色通道来到梦想的中传参加喜欢的动画专业面试,这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和鼓励。” 

我校艺考今年的新变化还包括在原有语数英考试类别的基础上,增加文史哲考试类别,考生可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类别参加考试。尽管文史哲考试并没有可参考的经验,还是有16030名考生选择了参加文史哲的考试,占到了总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位陪伴孩子参加复试的家长说:“我家孩子是美术生,数学成绩不太好,但比较擅长艺术,所以初试科目时选择了文史哲。以前孩子考完试都说‘还行’,就这次考完文史哲说‘挺好’,我觉得这次改革帮助很大。”

“这次艺考改革是一次艺术人才选拔的探索,目的就是让真正热爱艺术、有艺术潜力的学生敢于报考,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录取人才。”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主任闫磊凡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引导考生重视文化素养,打牢艺术根基。”

考生候考

为顺应时代要求,今年我校艺考新增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光影空间艺术方向)和摄影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设“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两个专业方向,音乐学专业分设“音乐传播”“音乐编辑”两个专业方向。

通过虚拟现实的VR技术让考生和家长提前熟悉考场是中传艺考的一大特色服务,今年,学校又进行了技术升级,除了能够提前看考场外,还能精准导航,带领考生走到对应的考场。除VR技术外,学校还首次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对考生进行身份验证,考生需通过“刷脸”进入考场。这一系统在6至7秒内就可以完成对考生的身份核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了艺考复试的公平公正。

考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验证身份进入考场  

通过VR技术看考场

志愿服务站

 休息区的考生与家长

“技术范儿”之余,学校的艺考服务也是十分暖心。复试期间,学校餐厅、礼堂向考生及家长开放休息区,并且提供免费热水,餐厅还专门为考生准备了特别服务窗口提供餐饮服务。经过专业培训的校园志愿者们在中传校园的南门、北门和西门设置服务站,协助引导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春寒料峭中,校园保安坚守岗位,维持着艺考的有序进行。

 

保安坚守岗位

考场引导人员

光明网直播页面

校电视台“东街1号”的学生转播转团队对学校的复试开考首日盛况进行现场直播,直播在央视新闻移动网、中国日报、凤凰风直播、北京时间、新浪微博、学校官方B站、视友网等平台同步呈现;光明网也对我校艺考进行了现场直播。

(编辑:李文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