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铸魂育人——讲述思政课教师的敬业故事

我的思政我的课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姚旭
分享到:
来源:新闻网    2019-04-03    作者: 浏览量:3734


她敬畏课堂,爱上课胜过爱放假,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她授课中能把自己讲哭,学生会因为她而喜欢上思政课,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姚旭老师。

自从1995年来到北京广播学院社科部,姚旭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第一线。用姚老师的话说,校园和学生已经成为她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亲其师而信其道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姚旭老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不太容易的命题。“学识素养和涵养德行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根基,缺一不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即源于此。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因为喜欢上老师因而喜欢上了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谈到对思修课教学的感悟时,姚老师这样说。确实,学生能遇上一位好的思政课教师至关重要。

姚旭老师自称是那种情感型教师,俗称人来风,学生状态好的话,她就能超常发挥,“我喜欢学生冲我点头、用眼神与我交流,这样的瞬间太让人享受了,每当这个时刻我心里都会产生一丝窃喜”。遇到让她心动的时刻,她立即能产生理论提升、内容扩展的冲动,学生那点头、眼神、配合的动作,都能产生一种脉冲,直接刺激到姚老师兴奋的课堂神经。当然,当情感型教师遭遇到“没有另一个巴掌回应”的场面,姚老师应对的办法就是“走到学生中间去”,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注意,与那些似乎听不进去的学生发生零距离链接。姚旭老师这招果然奏效,课堂氛围总能在她手里产生逆转,这也是学生服气她的地方。

2017级广告专业魏婷同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评中写到,“思修课我非常喜欢,本来以为思修课是传统意义的政治说教,可是上了姚旭老师的课后,我才发现思修是大学的根基。别的课程教会我生存的技能,而思修课却是在大学里帮助我们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我们如何树立理想信念,如何去看待外面的世界。树人很重要,思修引导我们一生一世学做人。”魏婷还向我们介绍道,“思修这门课在课堂形式上很多样,‘我的理想’个人汇报,小组课题汇报辩论赛(相声、法庭、小品、现场模仿秀等)以及接下来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和‘我身边的榜样’视频拍摄,都让我体验到思修课的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参与其中很开心很愉悦。思修课的内容也很丰富,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正确爱情观等等,在同学们讲述键盘侠、讲述虐童事件、讲述留守儿童等之后,都会有姚老师的精彩点评。”还有学生表示说,“思想道德修养主要是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应在社会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助于我们摆正自己与他人的位置,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再迷茫。”姚旭老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定位是,“我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我希望尽我所能利用一切机会把我所知道、我所了解和我所思考的一切都传递给我的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批判和选择。”

姚旭老师在课上并不是就理论讲理论,而是注重理论温度的体现。理论主要创立者的生平事迹及精神,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及对世界的改变都是她讲理论的落脚点。姚旭老师擅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反思、深思很多经典、热点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姚旭老师课上常讲领袖人物,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不成为他们,但要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他讲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故事,她讲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她讲马克思和燕妮的伟大爱情;她讲毛泽东的宽广胸怀:他讲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她讲周恩来的人生境界;他讲习近平的知青岁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总是能让人心潮澎湃,受到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受到教育。姚老师在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时间就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年和2050年的奋斗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容时,结合领袖气魄、时代使命、大国历程,让年轻的学生们意识到十九大报告所做出的时代规划应成为每一个人的共识,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怀。姚旭老师用传媒行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比如中国播音学科奠基人张颂先生、央视主播罗京、白岩松、海霞等优秀传媒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在讲到《中国精神》这一章节中的长征精神时,姚老师让播音专业的学生朗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这个环节除了让同学们在朗读的情境中体会了“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革命理想高于天”“大无畏的革命和牺牲精神”长征精神外,姚旭老师还敏锐地指出了学生的一个读音。学生用热烈的掌声告诉姚旭老师,“您让我们在思修课上也体验了一把专业精神”。

姚旭老师非常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997年的五一节,姚老师带96思政全班同学游览香山,踏青赏景,路过双清别墅。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离开西柏坡后,进入北京城前的暂住地。此情此景,姚老师和学生们讲起中国共产党人为谋取民主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付出的巨大牺牲,讲起毛主席全家为中国革命牺牲多名亲人的真实故事,讲到了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为共产主义奉献终身的雄心壮志,进而讲到每名年轻大学生要学党史、知国史,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要始终有一颗“迎考备考”、“拼搏进取”的心态,接受社会和人生的考验。这一堂随机思政教育,入情入理、沁人心扉,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98年的暑假,姚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赴河南濮阳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在中原油田的作业区,她们与石油工人进行交流,了解石油工业建设的现状;在濮阳县的乡村中学,她们与乡村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在台前县黄河流经地区,她们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路上,姚老师总是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深入解读、充分论证、有效启发,让每位学生带着学习中的疑问,到实践中寻找答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特别是在台前县的一个贫困小学,她们遇到了一名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女童,姚老师带领大家集体捐款捐物,携手学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帮助这个女孩重返校园。由姚老师带队开展的这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课,不但在同学们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且改变了大家对基层社会的初步认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家今后的选择。现在,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很多人已经成长为中央和国家机关、新闻传媒领域、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奋斗者,这不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累累硕果吗?

 

(带学生参观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