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学文库”成果发布与“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来源:艺术研究院浏览次数:643发布时间:2019-04-04

(通讯员 张金尧 王尔晴)3月30日,“中国艺术学文库”成果发布与“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组提供学术支持,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电影评介》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协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承办。

本次会议发布的“中国艺术学文库”由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先生担任总主编,由王文章、叶朗、邬书林、张道一、靳尚谊等专家担任学术顾问。我校校长廖祥忠教授担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卷主编。这套文库是国内艺术学大型学术丛书,共结集了 30 余所大学、 80 位专家学者的 100 余种学术专著,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拓展了中国艺术学发展的新视域。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教授致辞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说,2010 年以来,艺术学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升格为我国的第 13 个门类,这是我国学科建设史以及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此套文库的专家顾问团队和编著者们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迅速承担了这一艺术学科建设史上的重大项目。可以想见,随着这套文库的后续出版,文库的参与者、辐射面还将进一步扩大,必将为后世留下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世界的根本认知和辛勤探索。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莲瑞致辞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莲瑞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中国艺术学文库”的出版历程,并对后续图书的出版做了展望。她认为“中国艺术学文库”始终秉持 “专业特色”“中国取向”“原创精品”,力求成为艺术学研究大型理论库、思想库、资料库。

参会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媒体等新科技的兴起,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艺术在其中必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当代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中,如何准确把握媒介融合新方式、适应智能媒体大趋势,值得进行系统的思考与研究。为此,开拓艺术学理论与新时代传媒之间的新视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次会议的嘉宾还围绕“中国艺术学文库”“艺术学理论新视域”等话题,畅谈当下我国艺术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进一步拓展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视域、新方法。下午的硕士博士论坛,吸引了国内艺术学研究领域十余所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嵇心的《数码时代的艺术理论与展示》、北京大学博士生李寒冰的《诺埃尔·卡洛儿艺术定义的历史叙事方法论批判》、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张新科的《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论题的探讨引人入胜。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王琳艳的《文博类纪录片的功能探析》、张利群的《“剧诗”说在中国的误读》、蔺晚茹的《关于艺术本体性的追问与阐释》、赵士萌的《“虚”与“白”: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空间性还原的方法》、张芳的《跨文化视野中的张彭春戏剧观研究》等论题展开,年轻学者们汇报了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此次“中国艺术学文库”与“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值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对进一步促进艺术学理论研究在跨学科、多领域乃至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上快速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