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七期“青年教师与博士科研工作坊”

来源:科学研究处浏览次数:156发布时间:2019-04-15

(通讯员 李玲飞 李洋红琳  摄影 张桐)4月12日,由科学研究处、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传播声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期“青年教师与博士科研工作坊”暨 “声音科学与艺术博士论坛”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报告厅召开。传播声学研究所孟子厚教授主持了此次工作坊,来自各学院的青年教师以及硕博研究生近150余人参加。

主讲人邓志勇副教授

本次工作坊由我校传播声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邓志勇副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为“世界这座音乐厅,声音与声景音乐漫谈”。邓教授自声景与声景音乐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出发,从声景的时空分宜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以及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五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比分析与文化地理学相关的音乐现象以及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分析了国内外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强调了“人——声——境”的互动关系。

讲座现场

讲座吸引了来自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传播声学研究所、和信息与工程学院的校内师生,以及国家大剧院音频部等合作单位的业界同行。讲座现场气氛融洽,老师和同学们表示,“声音科学与艺术博士论坛”的开办,推动了学术交流,帮助大家拓展了学术视野,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孟子厚教授表示,今后将在学院和科学研究处的支持下,将这个论坛继续推动下去,希望通过论坛为广大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声音科学与艺术”的学科建设。

邓志勇在我校获得工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火鸟主题:死之前》《八廓街立面展开》《晨诵》《破晓:东西方的黑镜》《八月雪》与《听苏》等作品。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曾参与多个公园、篮球馆、主题馆和乐团音乐厅等设计项目;监制并出版双耳声景唱片《了歌》,译著《音乐的数字信号处理》,合著《族群,聚落,声音:声景学视野下的文化生态》;研究领域包括宗教绘画与音乐、音乐声学与声景学等。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