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玲飞 李洋红琳 麻可 摄影 李洋红琳 戴铭微)4月19日,由科学研究处支持,由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和传播声学研究所主办的第八期“青年教师与博士科研工作坊”暨“声音科学与艺术博士论坛”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报告厅举办。讲座由传播声学研究所孟子厚、谢凌云老师主持,来自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传播声学研究所及信息工程学院的校内师生以及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的业界同仁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戴璐副教授
本次工作坊的主讲人是我校传播声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生、现任职于宁波工程学院的戴璐女士,主题为“漫谈混响——感知与设计”。讲座内容首先从与混响相关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了“混响、混响时间与混响感”,通过唤起大家对音乐厅、歌剧院等场所中声音的记忆,从这些听音环境的形状引入了不同功能厅堂对于混响的要求,并分析了影响混响主观感知的多个因素。在阐述这些影响因素时,进一步引出了直混比、临界距离等声学参数的概念及计算;随后分别介绍了混响感的三个构成因素: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及声源特性。
第二部分介绍了混响的应用实例,以“多功能演艺声场控制技术”为主题,用详细的数据,图文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可变混响技术发展现状、数字可变混响系统声学环境的要求、数字可变混响系统功能简介、数字可变混响系统的应用范围”等内容。
讲座现场
最后,主讲人解答了同学们的相关问题,与同学们就混响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次工作坊进行了学术探讨和交流,同时结合大量的实践应用,使在场师生收获颇多。
戴璐于2012年获得我校工学博士,曾担任电视电声技术研究所工程师,曾就职于浙江大学和音王电音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工作站,现任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宁波慧声信息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兼常务副院长。研究领域涉及电声器件、声场控制、声学测量、音质评价、环境声学、数字音频信号处理等。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