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晓伟)4月23日,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教授面向研究生就文明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做了专题讲述。张鸿声院长高屋建瓴、视角宏阔、生动风趣,为本学期《文明史》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张鸿声教授授课
在研究生院的精心组织下,本学期我校开设了多门面向全体研究生的跨门类选修课。本学期的《文明史》课程受到新闻学院、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研究生的广泛欢迎。
该课程立足于打通门类的课程设置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办学特色,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旨在增强非史学专业学生对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宏观把握,增强历史思维方法,拓宽人文视野。课程开设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早就期待这样的课了”“收获很多,许多误解得到澄清”“对文明史的发展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老师们很亲切”“找到了和自身专业的契合点”等评语。同时,课程团队老师积极和学生沟通,也从中碰撞出不少火花,就如何平衡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并增强学生的获得感等问题,课程团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课程组全体教师与张鸿生教授及选课学生结课合影
通识课程作为博雅教育,需要以广博和专深结合的教学方式授课。特别是作为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还需要考虑到研究生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践意义。《文明史》课程的开设,体现了“自由而不失法度,严谨而不失活泼”的课程特点,课程组刘东建、杨倩、曹晓伟三位老师以及外请专家用32个学时就文明史的关键问题和主要脉络与同学们展开了讲述和讨论。
课程负责人刘东建教授表示,将会与团队成员一道继续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尝试专题式教学,为全校研究生打造一门专业性和通识性并存的核心选修课程。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