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秋天:军训成果日益显现,野外拉练歌声飞扬

作者: 1418 发布时间:2019-11-04

(通讯员 陈逸飞 魏贝贝 摄影 陈逸飞)我校2019级新生军训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10月28日,军训基地所在的昌平区刮起7-8级大风,阵风达9级。中国传媒大学新生军训慰问团在校党委副书记姜绪范的带领下先后迎风抵达昌平砺志军训基地,慰问在训师生,听取军训工作汇报。

今年新生军训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规模为历年最大,气温低天气寒凉等客观因素也给军训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在军训团、承训部队、军训基地三方的协调下,本次军训的训练安排、后勤保障、思政工作等多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和周到安排。如军训基地调拨物资,已为超过400名学生配发了额外第二床被;承训部队,基地增加教官人数,全力保障训练任务;军训团的教师团队合理分工,配合默契,为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绪排忧解难。

军训团带队教师组织同学完成军理课考试

来自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每天为新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的同时,也专门设计了深度访谈规划,与学生深入交流,期望能在军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新生群体。“军训期间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将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生精神饱满体验定向越野特色科目

来自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每天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专门设计了深度访谈规划,与学生深入交流,期望能在军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新生群体。“军训期间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将成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未来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军训团的训练成果逐步显现,军事理论课笔试考核如期举行。队列、旗语、军体拳、匕首操、刺杀操、特种战术等多个方阵和特色军事科目初具规模,国旗护卫队英姿乍现。同学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团结一致,坚持练习,队列动作逐渐整齐规范,口号振奋响亮。训练间隙,同学们唱校歌、歌、朗诵和个人才艺表演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教官提出的“三忘”:

第一,忘记我们的身份。在这里,我们不再是学生,而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第二,忘记我们的年龄。在这里,我们不再以年龄为借口,都应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

第三,忘记我们的性别。在这里,我们不再是娇弱女子,而是不输男儿的铿锵玫瑰。


女生匕首操科目徒手训练

军训的日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意志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呈现出青年学子特有的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10月29日,大风后的昌平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碧空如洗,2660余名师生走出军营,步入深秋的京郊,和秋天对话。学生在教官的引导下,完成了9公里的徒步背包拉练科目训练,其中有560名学生组成先锋营,在参加北京市军训特训营尖刀班的引领下,完成了总长度达20公里的徒步行军,承训部队首长全程参与长途行军,军媒“国防在线”记者也随队进行了采访报道。午间,同学们在休整的营地开展了野营炊事活动,第一次成功集体野炊的喜悦洋溢在同学们脸上。学生在张弛有度、寓教于乐的形式之下,深入体验和认识军旅生活。下午四时许,全体拉练师生凯旋归来,创下近年拉练参与人数的最高比例。

新闻学院的周栩睿同学今天刚满十八周岁,刚完成长途野外拉练训练的她,又投入到军训广播台的工作中。在她看来,军训的日子也值得像春光一样珍重。“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也是我值得投入和付出的青春时光。”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陈熙同学写道:军训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深秋郊区早晚的寒风,吹生倔强花朵;大风过后的暖阳,萌发刚强新芽。砺精兵,志四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砺志二字,相信在军训结束的那天,会完整地刻在我们心上。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高君雨同学对军训生活很有感触,训练间隙,专门创作《励志晚训赋》:

己亥之秋,十月下旬,中传学子前往军训基地。寒风凛冽,阳光刺眼。方阵排齐,训摆臂之法,练步伐之度。晚霞漫天,竹林沙沙,青山镶金,紫霞渐蓝。少焉,日藏于群山之下,月游于星云之间。猎猎乎如连旗飘扬,迎风而招展,铿铿乎如脚下步伐,整齐且有力。

于是稍事休息,教官带头,群起而歌,其声欣欣然,澎湃奔放,响彻云霄,震四面之鸟兽,撼八方之队伍。

此时,唯动听之歌声,与美妙之回忆,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时有无尽乐也,如此难忘乎。

歌声已停,热情不减,入舍,歌亦绕耳畔。相与沉醉梦乡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电视学院的研究生陈逍也以一首《折桂令·去中传》记录下自己第三次参与带队军训的体会:

去中传、路远山长。基地将迎,红叶海棠。分列连营,初学内务,锐意难当。

问音信、身拔操场。想情怀、目影弥张。年少白杨。励志军中,报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