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武瑶)1月7日,我校传媒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沉浸式声音创作工作室的部分师生一起来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进行《青年说》的节目直播,分享《文物客栈》系列广播剧的创作心得。直播结束之后,师生创作团队又进行了《假日节拍》节目的录制。
戏剧影视学院武瑶老师和学生编剧主创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影
《文物客栈》广播剧第一季共制作原创剧集16集,涵盖6个文物的故事,节目总时长超过170分钟,原创音乐曲目及片段超过80首,全部由在校学生原创。第一季剧集已在喜马拉雅平台播出,播放量超过13.2万。2019年12月,《文物客栈》团队在第五届“创意在北京——北京网络视听节目创新与人物推优”活动中获得了融合新媒体优秀作品奖。
《文物客栈》团队获得“创意在北京”融合新媒体优秀作品奖
《文物客栈》节目上线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文物客栈》在北京青年广播播出,这是传统媒体对同学们创作成果的艺术品质的大力肯定。
从1月5日起,北京青年广播《982听书坊》节目每天13:00至14:00播出《文物客栈》第一季,下午16:00至17:00重播。在此次播出期间,《文物客栈》主创团队受邀来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揭秘创作幕后的故事。
1月7日上午,《文物客栈》团队代表首先参与了北京青年广播《青年说》节目直播录制。《青年说》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唯一一档青年类早高峰黄金档节目,采用广播可视化的传播方式,观众除了收听广播,还可以通过花椒、映客等网络直播平台收看。该节目每天收音机听众人数30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5万。随后,《文物客栈》团队做客《假日节拍》节目录播间,这一期节目将于1月12日9:15在FM100.6/AM828播出。
《文物客栈》主创参与《青年说》节目直播
《文物客栈》主创参与《假日节拍》节目录制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文物客栈》主创代表们介绍了声音工坊着力打造的广播剧形式和《文物客栈》系列中的文物各具特色的故事,交流了主创团队选择历史文物作为切入点的创作初衷,分享了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剧本撰写到排练演播、后期制作、宣传推广全过程的幕后故事和心得体会,同时也谈及参与声音工坊广播剧创作对于同学们自身成长的帮助。
学生编剧主创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合影
声音工坊是中国传媒大学传媒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下设的人才培育项目,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是我校优势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服务社会、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积极实践。
目前,《文物客栈》第二季作品正在筹备当中,将于今年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继续用声音讲述文物故事,描绘历史风貌,传承优秀文化。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