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综合快讯

“携手前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线上国际学术会议圆满举办

分享到:
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2020-12-24    作者: 浏览量:1650

(通讯员 姬德强 葛艳玲 李喆 张苏秋)12月23日下午,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成员巴基斯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举办以“携手前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线上国际学术会议,多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负责人、各相关研究领域的十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学术组织成员等参会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来自中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法国和坦桑尼亚,150余人在线参会。会议在社交媒体进行了同步直播。

本次会议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Khalid Taimur Akram主持。副主任Minahil Shawal Afridi女士首先向与会成员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随后,各国专家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全方位阐述,呼吁全球各国加强文明对话与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Khalid Taimur Akram主持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本质进行了介绍和阐释。他指出,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以往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从全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考虑,强调包括政治,安全,发展,文明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多边主义共存,为全球携手应对灾难与挑战,更好地实现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李怀亮教授就全球智库如何共同推动搭建起全人类之间沟通和紧密联系的桥梁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加强学术对话,以消除或减弱彼此之间的偏见和误解;其次增进国家之间的了解,向全世界展示文明多样性;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国际智库要基于事实说话,不做毫无根据的猜测和不负责任的言论。目前全球已建立起8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并成立了国际学术联盟,李怀亮院长在演讲结束前再次表示希望国际智库能够增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作主题发言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副校长Muhmmad Saleem Mazhar教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区域性联系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全球战略研究中心建立合作,形成区域中心,从而进一步推动更大范围的合作与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建设。Mazhar教授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共享资源与想法,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他还强调中国在推动区域性联系甚至全球联系的工作中充分尊重了文明多样性,以不干涉却积极提供帮助的方式,在使各国团结互助、增进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他期望中国与巴基斯坦继续加强合作,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而共同努力。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副校长Muhmmad Saleem Mazhar教授发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Jean Christophe首先对全球7家海外研究中心和国际学术联盟成立表示祝贺,并就目前已开展的学术合作项目和成果表示赞赏与肯定,同时表达了继续加强各研究中心和联盟成员组织的交流、深化研究的期望。Christophe先生指出,新冠疫情的扩散使许多问题得以暴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全人类在共同面临着一些重大的挑战,我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包含2个重点:“共同体”和“全人类”,因此让全世界理解和接受这个理念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有效传达并强调这两项关注点。虽然目前产生了不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抨击和批评,但正如李怀亮教授发言中指出的,要对多元化的声音积极回应,敢于接纳多元的思想并增加交流和沟通,智库更应该在其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增进相互交流,尝试理解和接受其他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任重而道远,却也能在共同努力下实现。

 人类命运共同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Jean Christophe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全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他表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使全球面临新的一系列挑战,例如全球治理碎片化的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的加深、全球经济和贸易受限、文化冲突、信息传播中不断涌现的假新闻和社交媒体引发的社会焦虑等问题都将愈演愈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针对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引入新的全球化理念,对现有形势进行反思和改善,强调连通性、多样性、互不干涉彼此尊重、双赢、理解互助等原则,创建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他还强调,这项理念是一项全人类应该达成的共识,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共同面对和抵抗,借助媒体和智库的力量重建交流沟通的渠道,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在与全球挑战对抗中取得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教授发言

旁遮普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Iram Khalid从文明对话的角度出发,详细阐释了展开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性,她指出,国际政治格局处于动态变化的阶段,曾经的文化取代形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不同社会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将形成新的国际关系局势。西方理念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多元文明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国际对于新模式的接受需要通过彼此交流逐步达成,因此她建议全球开展文明对话与合作联盟,增强彼此的沟通互助,加深对世界多元文明的理解和接纳,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并迎接全球新局势。

旁遮普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Iram Khalid发言

来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的André Dominic Negussie发表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非洲的角度看中非关系”的演讲。Negussie为大家讲述了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通过分享生动的实例展示了中国作为非洲大陆最大的合作伙伴对非洲各方面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并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一系列合作项目、商品援助、技术合作、人道主义援助以及疫情期间所提供的医疗救助等为基础,不断推动双方共同发展,他坚信全人类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且“一荣俱荣”,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共同合作,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东非研究中心(坦桑尼亚)André Dominic Negussie发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研究中心主席Tan Sri Ong Tee Keat先生对于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恶意打上“潜在威胁”的标签表示反对。他指出,事实上,在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时期,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恰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因为在灾难面前全人类是一体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单独个体可以单枪匹马战胜灾难和挑战。他强调了增强包容性的重要意义,认为我们应该努力推动世界成为一个包容的大集体,在大集体中能够容纳各方文明百花齐放。此外,他对于中国向各国分享技术和知识表示认同,认为中国实实在在地为打造全球共同体而努力,并倡议学术机构能够共同合作,推动世界打造更强的包容性环境,共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东盟研究中心主席Tan Sri Ong Tee Keat先生发言

在随后的问题交流环节,李怀亮教授姬德强教授共同就参会学者提出的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如何实现文化包容和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回答,表示展开文明对话需要理解和对目标达成一致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Palwasha Nawaz女士介绍了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合作项目、研究计划、学术活动、未来发展规划等,并表示希望能够与更多国际智库、学术组织和高校等展开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研究与科研建设,以寻求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副主任Palwasha Nawaz女士介绍研究中心成果与发展计划

李怀亮教授在总结发言中着重强调了增强交流对话的必要性,鼓励全球文明多元化发展和增进彼此文化理解包容。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研究中心的主要发起人,李怀亮教授对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学术和研究成果表示肯定,并对即将由8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展开的各项学术活动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扩大和加深合作,携手共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编辑:阎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