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我和春晚”特别策划专题

我和春晚|王佳:对镜头保持敬畏之心

分享到: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2021-02-15    作者:曹年润 周偌依 浏览量:1494

王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原央视大型节目中心综合部摄像组组长,2011年至2020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摄像负责人,系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广播电视专业(艺术硕士)校友。

《中传人》:您担任了近10年央视春晚摄像负责人,是否还记得您第一次参与春晚摄像工作的心情和状态?

王佳:我第一次参加央视春晚摄像工作是2002年,通过社会招聘的形式进入央视文艺部摄像组,接着以实习的身份进入到春晚剧组。文艺部摄像组是一个成立比较早的摄像科组,我们这一代从小看的春晚基本都是这个科组里的老前辈们拍摄的,所以能够进入这个科组,我当时觉得是非常幸运和兴奋。当我踏进中央电视台一号厅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真正地从一个春晚观众变成春晚参与者,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更觉得要倍加珍惜这个机会。最初参加春晚工作,我主要是向老摄像学习,看他们怎么工作、怎么拍摄,怎样讨论镜头,怎么完善拍摄。作为年轻摄像,我的收获颇丰。

《中传人》:春晚摄像负责人这一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各是什么?

王佳: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完善春晚节目呈现的视觉创作上。春晚是一个舞台艺术,如何把这个舞台艺术良好地呈现给全球的电视观众,是我们要牢牢抓住的工作核心。因此,我们要用常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优势,还有团队工作的默契性来助力春晚的画面创作。春晚直播无小事,尤其在画面创作和节目呈现上,更不能出现瑕疵。摄像团队要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优秀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导播团队、导演团队保持“亲密”合作,大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春晚的安全播出和画面的完美呈现。春晚摄像负责人的职责就是合理配置、组织好全体的摄像和导播团队密切配合,确保以良好的状态,安全的按计划圆满完成春晚的拍摄工作。

《中传人》:春晚直播现场一般有多少个机位?多少位摄像人员?

王佳:以主会场——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为例,因为大家太熟悉一号演播厅了,观众熟悉,我们更熟悉,所以在设备上,特别是在特种设备的运用上,我们每年都会追求创新和突破。机位数量上大概是10到15个,13个机位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个配置。

《中传人》:相比其他晚会,春晚摄像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春晚的摄像工作中会面临哪些压力?

王佳:作为春晚摄像负责人,要对春晚的画面呈现负责,压力一定是有的。我们摄像团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想办法创新,解决问题,保持和导播团队、导演团队、技术团队良好的、高效的沟通,让春晚直播处于高效率、高标准完成的态势。作为春晚的摄像,要知道当摄像机红灯亮起的那一刻,我们所拍摄的画面将会实时传递给全球观众。每年春晚的观众规模是以亿为单位的,将画面呈现得得体、良好,会被最大规模的观众看到,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但如果有瑕疵,也会被最大规模的观众看到。可以说,最大的压力是来源于不能出错,一个小小的错误,不论是技术上的错误,还是艺术上的遗憾,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春晚筹备期间,我们都会紧盯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极力避免直播出现任何差错。

《中传人》:在春晚直播中,您觉得怎样的画面是有价值的?如何捕捉有价值的画面?

王佳:在春晚拍摄中,我觉得有三个必须要抓住的重点:美感、丰富和安全。首先是“美”,我们要把节目中的“大美”表现出来。一些优秀的舞蹈、杂技,和歌唱类的节目,我们既要把它们和舞美之间的关系,演员队形上的变化,个体和群体间的关系都表现好。我们还要有丰富的画面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先进的拍摄方法、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来丰富我们的画面创作。

除了“美”和“丰富”,再就是“安全”,我们心里一直悬着一根“安全”的线。春晚是一个时长接近五个小时的直播,在播出安全上,摄像是要承担第一关把关责任的。电视是视听艺术,摄像就站在视觉创作的最前沿,拍什么、在画面中要播什么,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怎么拍“好”,怎么拍“安全”,都是摄像团队在直播中时刻考虑的,在安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中传人》:技术在不断发展,您觉得技术给春晚带来了哪些变化?对于春晚摄像这一工种而言,又有哪些变化和创新?

王佳:我个人基本上可以说是陪伴着春晚经历了技术发展趋势的变化——从标清到高清,到这两年实现了春晚的4K直播。摄像团队也完成了从简单的舞台拍摄到现在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4K直播的改变,而且画面效果美轮美奂,创意十足,带给大家更好的视觉享受。

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在画面创作上有了更多手段和方法,也让春晚直播画面创作一直在创新和发展。我想未来也会有更多新技术来完善春晚的画面创作,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中传人》:春晚时长将近5个小时,这对于摄像来说在体力上是很大的考验,应该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拍摄状态?

王佳: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合理地分配体力和精力,虽然在直播过程中身体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胜任这种直播的样态。因为没有那么多机会和时间允许摄像离开机位,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地减少喝水等休息次数,合理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

《中传人》:您近十年的除夕夜都在春晚剧组度过,您与家人有怎样的感受?

王佳:回想近这些年参与春晚的点点滴滴,难忘的瞬间太多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年是关于一段相声。2017年春晚筹备期间,我的姥姥因急症住院,我匆匆赶去医院看望姥姥,就回到春晚现场参加带机彩排。那年,相声演员高晓攀表演了一段以姥姥为主人公的相声《姥说》。让在现场的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当时的心情确实很难受。

参与春晚直播就意味着除夕夜我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十几年下来,家里人似乎也习惯了没有我的除夕夜。到现在,我还没有过陪伴孩子吃年夜饭,在家看春晚过除夕夜的经历。不知道我还会继续参与多少届春晚,也许等到孩子更大一些,他们会意识到他们的爸爸在做着一件什么样的工作,也会明白为什么爸爸除夕这一天就没在家呆过,这也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中传人》:您觉得在母校求学的经历给您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什么收获?

王佳:母校让我收获很多良师益友。我的导师是郑月老师,她主要给我们上导播课,和我自身从事的工作特别对口,我和郑老师经常沟通、讨论很多关于大型节目、电视节目、综艺节目导播与摄像及视觉呈现之间的关系、工作方式、创新点等问题,这些所学所思对我之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在中传,最珍贵的收获是拥有了很多好老师和好同学。“好老师”是电视台老一辈的导演、摄像老师,他们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专业积累与职业经验教给我们,这应该算是一种传承。“好同学”是指我们的同学,大家分布在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基本都是从事影视创作方面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和毕业之后都一直保持着良好交流和沟通,互通有无,相互鼓励、出主意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特别有意义和难得的地方。

(编辑:尚新英)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