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感动中传”:北京市优秀教师 鲁景超教授事迹

 

    鲁景超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起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8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创作基础教研室主任、播音系副主任,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奖。
锐意创新,当好团队的带头人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我国培养播音主持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几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李瑞英、罗京、康辉、海霞等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他们被誉为“国家的形象”,他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是在这里,鲁景超老师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了近30年,她所在的团队培养的是我国广播电视机构出声露面、向受众传达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肩负传播优秀文化使命的特殊人才。
    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一代又一代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热情。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发展到今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能够培养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的新兴交叉学科。
    作为这支团队的一员,鲁景超老师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特别是担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以来,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她和她所在的团队一起,以引领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引领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走向、引领语言传播的高规格和高标准为使命,面对国内外媒体的剧烈竞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挖掘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外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推进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复合型高精尖传媒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她注重更新知识,潜心致力于科研、管理和语言传播推广工作,在创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学”和“即兴口语表达”理论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研究》等,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不少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散文和学术文章。
言传身教,用爱心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鲁景超老师曾经说:讲坛应该是宣扬真理的地方!虽然讲台只在方寸之间,但是她知道,要培养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任重道远。因此,她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深厚的文化素养熏陶学生、以无私的爱心呵护学生。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康辉说:“认识鲁老师已经二十年了,初见时她青春活力的形象依然清晰的印在记忆中。她是很爱学生的人,这种爱没有任何压迫感,就像朋友一样彼此心意相通;她是很正派的人,黑白分明,嫉恶如仇,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年轻人的品格;她是很有趣的人,大开大阖,妙语如珠,上她的课总是一种享受。一个爱学生、正派又有趣的老师,难得!”。
    2003年非典期间,学院里一名学生的父母在抗非典一线担任医务工作,不幸双双感染病毒,弥留之际,他们把孩子托付给最信赖的鲁景超老师。鲁老师和孩子一起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成长时光。经过几年的精心照顾和培养,如今,这名同学已经大学毕业,而且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以身作则,服务社会

    近些年来,鲁景超老师在致力于播音主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努力将本学科的优势资源运用于为社会服务的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纪委、教育部、统战部等部委的委聘,承担“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王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及“责任、爱、忠诚——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事迹报告团”等报告团的业务指导工作,并为新华社、国家广电总局、香港特区政府、中央直属机关工委、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水利部、人力资源部、团中央等部委和北京市区、县、局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作关于《语言表达艺术》《新闻发言人》的专题讲座及指导,受到相关部委的表彰。
    2008年6月,根据中央领导指示,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组织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鲁景超老师受聘专家组成员,承担演讲指导工作,圆满完成报告团集训任务。教育部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给中国传媒大学的感谢信中说:“鲁景超同志为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活动的成功举行作出了突出贡献,表现出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品质和良好的专业水平,受到报告团成员和所有参与人员的尊敬和好评,受到中宣部、教育部领导的赞扬。”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