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作品荣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1570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员 孙靖)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决定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有关高校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作为系列主题活动之一,鼓励支持学生运用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展现学生心中理想的思政课,呈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凸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绚丽光彩。

本届大赛共收到全国294所高校提交的325部作品,活动评选出特等奖5部、一等奖10部、二等奖20部、三等奖30部、优秀奖240部、单项奖4部及组织奖三个。我校选送的微电影《五四风云》荣获大赛二等奖。11月23日晚,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颁奖礼在武汉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教学与出版处有关领导、湖北省教育厅思政与社科处处长赵耿、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出席了本次颁奖礼。

我校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原创微电影《五四风云》主创人员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影视制片管理吕涵潇、杨德媛、汪岚、李卓凡以及201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尹琰等同学,作品指导教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静霞副教授。

微电影以五四运动为创作背景,讲述了爱国女青年杨叔华在民族危难之际勇敢抗争的故事。杨叔华和当时的广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一样,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义愤填膺。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参加了五四天安门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在合约上签字。此后,杨叔华在斗争中迅速成长,并最终选择投身于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片通过讲述杨叔华的事迹,展现了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以及不畏强暴、不惧黑暗,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讴歌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本片主创团队组长吕涵潇同学介绍,“本片的创作人员全部都是在校大二学生,九零后的我们自编自导自演,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与百年前的五四青年隔空对话。我们想以此片,展现中国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坚强决心。”

指导教师李静霞与主创团队组长吕涵潇代表我校领奖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依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及实践教学要求,从学生提交的众多作品中层层筛选,最终选送了《五四风云》这部作品参赛。

11月24日上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教学”研讨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静霞副教授在会上作了高校思政课应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主题发言。

中宣部学习强国app登载我校获奖作品

微电影展示活动是用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是展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果、展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学科引领、内容改革、技术支撑、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着手,实施以打造“思政金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不断让思政课“活”起来,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