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人物

人物丨看三位“宝藏老师”如何守初心,担使命

作者:刘思奇 董思成 戎融 王中旭 3028 发布时间:2019-12-16

在特殊时期,仍对工作严格要求,为社会奉献自我,是叶明睿心中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特质。

2002年末,国内爆发非典,人心惶惶,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大部分员工因此撤离北京。为了确保电视台的正常播出,中国传媒大学承担起了做节目的责任,叶明睿当时作为研究生参与了制作。

 “那时,我们按照教育部要求制作了一档节目,叫《校园真情》,主要讲述的是在高校中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带领我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向前迈进的是高晓虹老师,她的勇敢坚毅、敬业执着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叶明睿还表示,这样的经历对于后来走上教师岗位的他意义是双重的、巨大的、深远的。


 正在发言的叶老师


不过,谈及自己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时,三位老师都觉得这是一种“过誉”。

 “电视学院很多老师对待工作都是超过120%的投入”,程素琴说。她认为学院的许多领导老师都具有奉献社会不求回报的“黄牛精神”,“他们都值得被认可。”


困难前,责任担当是指路灯


采访程素琴的过程中,她一边热心地讲述着自己的看法与经历,一边处理着时不时需要完成的事务工作。

 “办公室的工作比较杂。”上到学院的社会服务发展项目、各类大型会议的承办,下到办公室暖气管故障、某位老师生病,统统都是程素琴关心的对象。因此,许多老师亲切地叫她“电视学院的大管家”。

对程素琴而言,如何在学院管理、办公工作组织等方面更加符合新闻传播学“双一流”学科的要求,是她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对其探索积累、克服攻坚的过程并不容易。



面对接踵而来的海外雇员项目、新华社智库班、各项会议,程素琴认为:“可能没做过这些工作的人觉得这些项目、会议没什么难处,但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它其实需要从很多不同的方面进行考虑。”

人员的对接、行程的设计、学习内容的安排等等都需要她细心安排。为了落实完善,程素琴难得拥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实在应接不暇时,她就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抛球接球”的画面:“我们一般都是一抛一接,但真正厉害的人能同时抛出和接回好几个”,以此来勉励自己。

女儿刚上初中不久,照顾孩子和家人也需要精力,如何权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便成为了程素琴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对孩子的培育方面,她强调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并在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陪伴孩子的方式。“跟女儿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互相激发、激励的过程”,她欣慰地说。



在同学们眼里,赵希婧也是一位“全能女超人”,时常奋斗在“加班前线”。“夜深了,但赵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学生董思成说。

在一次录制“光明影院”项目的电影配音时,因为工作量过大,参与录制的学生劝赵希婧先下班回家,他们自己留下完成任务就好,“但是希婧姐一直陪我们录到深夜,她在仔细确认过每个镜头后,凌晨才打车回家”,学生蔡雨感激地说道。

当制作完成的无障碍电影举行公益放映时,看着家长们牵着视障孩童走进影院,赵希婧倍感这份工作虽然不容易但也的确具有重大的意义,服务社会、搭建“文化盲道”。



每一次付出与辛苦都是责任,每一遍完善与确认都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