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今日推荐1

首页  今日推荐1
  • 今日推荐
  • 今日推荐
  • 2020-07-13
    援疆青年唐建平:我的青春一路向西
    青春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些人决定一路向西。习近平总书记7月7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并对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希望,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近年来,我校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赴西部、基层就业,他们从白杨大道走向田野乡村,投身火热的基层一线,播种下理想之花与青春的希望。2015届表演专业本科毕业生唐建平就是这群追梦人之一,他在毕业时前往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政府工作,今年已是他扎根新疆基层的第5年。初到新疆,迎难而上干燥闷热的气流与不时回荡在耳畔的维吾尔族
  • 2020-07-11
    廖祥忠:新传专业设置不在多少,关键看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显示:之前高校新设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获批入选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为何要将新增专业纳入目录?全媒体人才培养,新闻传播院校扮演何种角色?7月9日,廖祥忠校长接受《传媒茶话会》专访,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刻解答。一、今年2月份,教育部将之前高校设置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给予认定,您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廖:教育部将之前高校设置的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是对新闻传媒类院校积极探索新闻传播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充分肯定,体现了教育部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建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社会高度媒介化、传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背景下,信息与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各科各界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这3个专业纳入最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无疑是对时代需求的及时回应。因为这3个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增设,是有其社会原动力的。首先,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积极参与世界治理、承担大国责任,携手世界各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
  • 2020-07-10
    王晓红:让AI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自觉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正在深度介入和影响人类社会生活。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AI产业方兴之时,发布“AI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从持久均衡发展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的开发运用,把技术向善的愿景转化为具体实践,我认为是很有远见的。对于白皮书的发布,我想谈以下两点认识。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工业时代,机械化生产是对人的身体功能的替代,比如,交通替代了人腿,通讯替代了人耳,机器替代了人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实,机械化大生产的成果应用也是对人体的延伸。后工业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是对人的活动空间的极大扩展,这种扩展至今看不到边界。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产业活动、创造性活动等及其一切活动细节,都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地从现实活动空间延展到虚拟活动空间,并且可以互为转化。不断发展的新科技也打通了人的现实活动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互联网塑造了人类的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活动空间。我认为,实现万物互联,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间的广泛连接,这只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版,或者说互联网发展的前期阶段。AI的兴起
  • 2020-07-09
    习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
    回 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毕业生们: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习近平   2020年7月7日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
  • 2020-07-08
    赵娟、马琛:探索农村脱贫致富新生态
    前不久热播的扶贫题材电视剧《我的金山银山》以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为主线,讲述了派驻汤家营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汤亮与村主任范星火在新旧思维的碰撞磨合中成为最佳搭档,最终因地制宜,成功探索当代农村脱贫致富新生态的故事。在都市、古装、青春、职场题材唱荧屏主角的当下,《我的金山银山》凭借新鲜独到的选题高度、对扶贫过程的挖掘深度、极富人文关怀的创作温度,成了当下热播剧市场的一股清流。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比近40%,但是近年来,真正扎根农村、沾染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好剧却是乏善可陈。也就是说,近一半人的生活,很少有机会在国产屏幕上被看到,而他们本该成为影视剧的创作宝藏,讲述好他们的故事,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刚需。《我的金山银山》正由此切题,兼顾作品的时代适配性和题材的稀缺性,深度聚焦扶贫主题,一路通过水泥工厂、治污修路、电商、生态产业园等多元产业扶贫模式来搭建故事脉络,同时结合老中青之间的代际观念冲突、生态平衡和经济利益之间如何取舍、怎样变物质脱贫为精神脱贫等一系列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真实反映中国基层农村的扶贫历程,从而避免创作易流于表面化、悬浮化的弊端,把精准扶贫的精神落到实处,使之真正成为
  • 2020-07-06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寄”:在“云整理”中上好最后一课
    (记者 王维家 阎玺 王雷亭 摄影 丰瑞 董思成)7月4日,星期六,电视学院2020届100余名本科毕业生早早就“云集”到线上会议平台,通过“云指挥”协助老师们完成他们留校物品的整理、打包,学校统一组织的暖心“毕业寄”活动就此开始。电视学院首批“云整理、云打包”涉及27间宿舍,这是在特殊形势下要完成的“特别任务”,电视学院在学校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细化方案,用精准耐心细致的服务,为毕业生们上好大学的“最后一课”。这也是学校全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导毕业生们在疫情之下,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服从大局,相互扶助,充分理解,做出奉献。“最后一课”有助于引导同学们进入社会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所担当的人。刘守训副校长(左一)到学生公寓现场指导工作云献策:大家一起制定方案近一周来,电视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程素琴老师手机里的“云整理云互助工作群”尤为活跃,“毕业寄”成为讨论的焦点,大家在群里献计献策,为毕业生物品打包想办法、出点子。学院领导班子根据学校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制定方案,打包流程环节、实施细节讨论得尤为具体。对于云整理,毕业生的支持配合是方案制定执行的重要依据,“决不
  • 2020-07-02
    我校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
    6月30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后,我校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进行学习。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强调要把学习领会回信精神同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并贯彻落实到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迎接建党100周年活动之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办学治校能力。广大党员师生掀起了学习热潮,纷纷表示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武装部部长齐金贵表示,青年大学生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拼搏奋斗。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激励了无数先进分子投身革命和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还提出了学理论、学“四史”的具体要求,这为青年党员
  • 2020-07-02
    戴清:银屏上的共产党员新形象
    熠熠生辉的共产党员形象,如星辰般镌刻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银幕、屏幕上。“十七年”电影时期中的江姐、玉梅、王成,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二楞妈”,新世纪以来的公安局局长任长霞、铁人王进喜等共产党员的艺术形象都令人难忘,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观众。与历史上难忘的共产党员形象遥相呼应,近年来英模纪实和扶贫题材创作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也鲜活生动,与那些永恒的经典形象共同汇聚成了一个意蕴丰富的共产党人形象谱系。奉献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一脉相承新时代银幕、屏幕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继承了此前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与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革命先辈一道铸就起中华民族坚韧的脊梁,这些时代楷模是执政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定信仰者和真诚践行者。扶贫、英模纪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对人物的这一精神品质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这方面原型人物的感人事迹为创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方面,这些作品生动表现了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和满腔热情,艺术地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丰富内涵。如电视剧《初心》中,将军甘祖昌解放后卸甲归田,几十年如一日开发虎形岭、治理冬水田、建水库、修大桥、养野猪……带领沿背村
  • 2020-06-30
    熊海峰:多维度深化大运河文化内涵认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有利于赋能沿线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融合脊梁带;有利于推动区域间统筹协调,形成文化发展命运共同体,打造区域合作样板,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周年。6年来,大运河沿线省市不断加强运河保护,古老的大运河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运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3200多公里,贯穿8个省市,沟通5大水系,跨越10多个纬度。2500多年来,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记录着国脉的世代赓续,传承着民族的璀璨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方向,利用是动能;而一切的逻辑起点,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
  • 2020-06-27
    陈文申书记:出发吧,传媒摇篮之子 ——陈文申书记在中国传媒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敬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新冠疫情让我们不得不以这样的形式为大家送行,也因此,2020年的毕业典礼会是一个特殊的记忆。历史千回百转,不论是波澜壮阔,还是曲折跌宕,我们都只能面对。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今天,我们在中国、在北京、在定福庄的这所校园里,在这个“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的文化广场上,用传媒学子最熟悉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毕业,留下一段特殊的时光。线上线下,无远弗届,心之所至即是家园。面对圆满完成学业的中传学子,廖祥忠校长给你们献上了一番饱含深情的讲话。在传媒时代,我非常赞同他刚才说的,“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对传媒学子而言,非常值得品味。的确,人的价值,在2020年,被赋予了特别厚重的意涵,也更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武汉会战中,传媒人勇敢逆行,用自己的方式参战,捕捉时代脉动,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之歌,给这个时代注入了强大的合力和张力,让我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添一份爱;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更多了一次深刻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们对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制度的自信。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
  • 2020-06-27
    廖祥忠校长:同学们,一定要相信未来! ——廖祥忠校长在中国传媒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们、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六月如火,岁月如歌。2020年已经过半,夏天也如约而至。今天是我们共同的节日,是同学们生命中一个闪亮的日子,永远值得铭记与珍藏。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分布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3873名2020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个本应充满仪式感的特殊时刻,我们却无法欢聚一堂,老师们也不能亲手为同学们的毕业加冕,我深感遗憾和忧伤。但疫情隔不断我们的殷殷之情,我们用这种全新的方式一起见证历史,共同享受属于你们的欢乐与荣耀。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和文申书记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以及关心你们成长的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不断见证历史的一年。半年来,我们见证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护国安民,带领中国人民以“令世界瞠目”的速度,抗击疫情;见证了国家从顶层设计到夯实根基的力度,显示出“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半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见证了人类共同命运的相守相望;见证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攻坚克难;见证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
  • 2020-06-23
    新媒体研究院发布《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报告
    2020年6月23日,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全网发布《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报告,本报告聚焦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全景与亮点,全面梳理信息服务创新产品及优秀案例,深入调查民众对疫情防控信息传播服务的态度与建议,总结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论宣传工作经验,并对后疫情时代传播形势变化与应对进行研判。在业界鼎力支持下,《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徐琦副研究员带领新媒体研究院科研团队共同完成。赵子忠教授表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民防疫阻击战中,全国新闻媒体通过高效舆论引导、全媒体信息传播和产品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科研团队希望通过《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课题全面记录中国新闻媒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舆论宣传战线中贡献的巨大力量,深刻总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全媒体传播经验,为后疫情时代全媒体建设建言献策。”《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与创新产品研究》报告有七大看点:看点1:在新冠疫情信息传播中,以
  • 2020-06-22
    韩飞:《航拍中国》:用影像观照祖国大地山河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季日前播出,这部跨越10个省市区、利用500分钟的4K空中影像打造出的一幅幅流动的中国地图,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领略神州大地的山河美景,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以至于有观众不禁感慨“看到每一帧画面都想唱国歌” 。从品牌运营方面审视,《航拍中国》系列已经成为国产纪录片的一个重要IP。该系列作品创新性地以大规模航拍记录营造出一种“鸟瞰美学”,全景式、多层次展现中国广袤的自然地理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及经济社会发展,生动呈现了当下中国的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人文之美、文明之美,其技术手法、呈现视角、叙事风格和观看体验均令观众耳目一新。同时,这种“云端旅游”“空中看景”也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在镜头里,传达出对祖国的由衷自豪和赞美。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创作者素来喜欢通过对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景观的吟咏来传递情感、寄托精神。在中国纪录片发展进程中,自然风光片和人文地理类纪录片也一直是重要的题材类型,尤其是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自觉承担起承载民族情感、抒发爱国热情的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窗口。新中国成立初期,纪录片以新闻纪录电影为主要形态,发挥着“形象化的政论”的宣传
  • 2020-06-22
    王保华:后疫情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改革急需"颠覆性创新"
    近日,关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两则新闻撬动了社会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发展与改革的思考。一则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停招本科生,今后将精力主要集中于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培养;另一则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号召广大校友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中最牵动社会神经的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就业率仅48.53%,本科生就业仅有1/3。人们在感叹和反思的同时,不仅要问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否到了要进行改革的关键时刻?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是否真的没有出路了?就业窘境: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招生和就业是高等学校的两个“关口”。从世界范围来看,新闻与传播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就业经验对于做好新闻与传播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疫情时代,由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自然属性使然,只要社会运行,新闻与传播就会存在,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一直被社会认为是黄金专业,就业趋势较为看好。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所有行业都面临着重新布局和“洗牌”的冲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披露的就业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招工,或者减少招工;从传媒领域来看,高等学校新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10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28/80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