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校师生
  • 融合门户
  • 校外VPN
  • 校园邮箱
  • OA办公平台
  • 校外用户
  • 考生
  • 校友
  • 访客
  • 应聘者
  •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 纪委书记
      • 副校长
      • 校长助理
      • 党委常委
    • 学校章程
    • 信息公开
    • 数据中传
      • 汇总标题
      • 汇总大图
      • 数据汇总
  • 中传新闻
  • 学院部门
    • 党群职能部门
    • 行政职能部门
    • 直(附)属单位
    • 教学科研单位
  • 校园生活
    • 信息化服务
    • 设备仪器场馆预约
    • 后勤服务
    • 电话黄页
    • 校历
    • 校医院
    • 心港湾
    • 图书馆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教学成果奖
      • 课程教学
      • 实践教育
      • 教学名师
      • 通识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管理服务
      • 规章制度
      • 电子成绩单
      •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学生选课
    • 师资队伍
    • 学历继续教育
    • 国际传媒教育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MBA人才培养
    • 培训教育
    • 白杨课堂
  • 科学研究
    • 科研学术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科研机构
      • 国家级科研机构
      • 省部级科研机构
      • 其他高级别科研机构
      • 校级科研战略机构
      • 校级科研协作机构
      • 校级科研创新机构
      • 院级科研机构
    • 学术期刊
    • 科学研究处
    • 科研学术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培训教育招生
    • 学历继续教育招生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招生
    • 国际预科招生
    • 国际学生招生
    • MBA招生
    • MPA招生
    • 职业教育国际(预科)招生
    •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国内合作
    • 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
    • 教育发展中心
    • 教育服务中心

今日推荐1

首页  今日推荐1
  • 今日推荐
  • 今日推荐
  • 2020-03-25
    张师迅:《人生第一次》的艺术魅力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身在其中时,你总是很难去察觉到其中变化的力量。”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让我们拿着放大镜回归人生本真,重拾人生中所要面对的许多重要时刻——十二个“第一次”。今年1月,作品以台网结合的形式开播,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已更新至第七集。《人生第一次》剧照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以独特的视角,以及点线面式的创作方式,观照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成就了一部充实、完整的人生图鉴。其中滋味,直抵人心,让人感同身受。以点穿线:剖析人生节点断面,贯穿整条人生轨迹作品撷取了人生轨迹中的出生、入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等12个重要话题,立意深刻,匠心独运。看似风平浪静的必经之路,但每迈出一步之前,人们几乎都要经过慎重思考和选择,总要以不能回头的架势,闯过一道又一道关卡。“第一次”的故事,是尝试,是选择,也是成熟蜕变、感知人生的过程。这些被串联成的珍珠,平凡也璀璨。也许是“人生初见,春和景明”的欣喜,也许是写下“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长大”的委屈,也许是第一次尝试跳伞时“豁出一切的勇气”,也许是第一次进城工作时对于一片未知的张望和忐忑
  • 2020-03-25
    舒笑梅、纪君:战疫短视频频现第一视角 拍摄者也是体验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原本熙攘的各城各道,似乎少了几分平日里的烟火气。与冷清的线下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热闹纷繁的线上短视频内容,大量民间抗疫类短视频在抖音、西瓜、B站等平台发布,以平姿态、多视角、正能量的方式记录大众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发挥着疏解焦虑、增强信心、鼓舞斗志、传递勇气的重要作用,更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患者目前的收治状况如何?新建的医院设施环境好不好……人们焦虑、担心、疑问,却不愿就此沉默,而开始以短视频的方式主动发声,记录生活、传递体验、传输情感、互相鼓励。快手用户“怒风蛋蛋”记录了疫情下武汉市内超市、医院、街道、居民小区等地井然有序的实况;B站UP主(上传视频的用户)“芝士榴莲焗大虾”采访花店老板、菜贩、保运司机家属、保运司机、环卫工人等普通市民,记录了武汉普通人的生活现状;抖音用户“在下美美婷”讲述了自己在家隔离时的居家生活……此外,在优酷和大象纪录联合发起的《余生一日》全民纪录片活动中,人人都能成为抗疫行动的记录者和见证者,镜头由此成为武器和铠甲,通过对一线医生、武汉百
  • 2020-03-19
    范小青: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韩国文化的历史基因与现实表现
    崔致远 资料图片《南汉山城》海报 资料图片《醉画仙》海报 资料图片《鸣梁海战》海报 资料图片新冠疫情牵动世人,在这次疫情大战中,各国之间因彼此援助而互动频繁。如何让相似的援助内容传递出更多情感,是此次友邦互助花絮中的亮点。其中,同属汉字文化圈且地理相近的日韩两国最受国人瞩目。日本诗词大会般独特的意境营造,一时间在中国赢得无尽喝彩与情感回馈。而中韩之间的互动更是打破了历史与现在的边界。疫情初期来自韩国1.2亿人民币(截至2月5日的数据统计)的救援物资上既有“武汉加油”的字样,也有引经据典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随后我国对韩支援也援引了朝鲜历史上最知名的汉学家崔致远的八字金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引发了韩国媒体的大批点赞。疾患面前,彰显文化的力量与友好交流的历史温暖。除了传统文化互动之外,韩国的亮点更显示在它利用大众娱乐文化上积累的成就,迅速派送深入人心的问候。《寄生虫》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风头无两,焦点中的奉俊昊不忘近邻,及时送上对武汉的问候,瞬间爆刷朋友圈。紧接着,常年深居简出的“大长今”李英爱也发来支援武汉的信息,同时韩国的最高建筑——乐天世界塔上也点亮了“武汉加油”的
  • 2020-03-19
    曾祥敏:电视逆势上扬,背后有何逻辑
    编者按: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媒体也不例外。无论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样态,还是用户的刚性需求、接受场景,都不同程度地得以重塑。纸媒提速转型,新媒体乘势而上,广电媒体强势回归……这一切,正在成为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今天,我们聚焦“战‘疫’ 给媒体融合带来什么”,邀请业界和学界同行一起探讨疫情之下媒体面临的机遇,分享成长蜕变的思考。请看该组报道第一篇《电视逆势上扬,背后有何逻辑》。疫情之下,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在移动优先、人需优先的社交传播语境下强势回归。信息呈现不再只是从传统平台向新媒体平台的简单平移,而出现了更多具有顶层设计、立体化、连接化的产品,传统电视媒体迎来新的融合转型机会。受到新媒体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冲击,更因传播视频化、视频碎片化、碎片移动化的传播迁移,适应于固定场景尤其是客厅文化分享的传统电视媒体已经出现式微。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发现,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在移动优先、人需优先的社交传播语境下强势回归。此次疫情,要求公众减少流动、取消聚集、“宅”在住地。这样的要求,让家庭场景收看的电视媒体恰逢其时。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CVB)统计,1
  • 2020-03-17
    中传志愿者周军:在大山深处吹响防疫小喇叭
    “勤洗手、戴口罩、少串门......”四川省万源市石塘镇的大山里,喇叭声声回荡。随着播报声的由远及近,乡亲们就知道,大学生周军和他的志愿防疫广播宣传车来了。当宣传车经过家门附近,停下手中的活计、仔细的听广播播报的疫情最新消息,几乎已经成为疫情下乡亲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周军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7级数媒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从2月8号到26号,他和其他的几名志愿者驾驶着由周军和他父亲改造的志愿宣传车,在他的家乡广播宣传防疫抗疫的知识。一个喇叭,四个车轱辘,数名志愿者,两个多星期的坚持。周军和这台模样“怪异”的自制宣传车,陪伴乡亲们度过了疫情最严峻的那段日子。吹响山村防疫宣传小喇叭周军的家乡四川省万源市石塘镇,坐落于川陕渝的交界处,被崇山峻岭拥簇着。由于山势险峻,村子内外交通不便,村民住户的分布也比较散乱,零星的住户仅靠崎岖的山路相连,常住居民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种种因素限制,小镇的发展相对落后,几乎只能通过卫星电视来接收外界的消息。周军的家乡庚子农历新年的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紧张有序地展开了疫情防控工作。周军所在村的村支部也大力倡导村民们
  • 2020-03-16
    人民网专访廖祥忠校长:中传勇当艺考改革排头兵
    “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考生高度期待。”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表示,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在总结近年来改革探索成功经验基础上,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启动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据悉,本次艺考改革包括四点。第一,初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2019年艺考改革,在传统的“语数英”考试科目基础上,首次增加“文史哲”类别,允许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20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初试调整为只考“文史哲”科目。通过调整,有效避免初试内容与高考高度重叠,进一步明确考试导向,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第二,全面实施优质生源“绿色通道”,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方式,让专业优异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2019年艺考改革,初试阶段,首次允许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等8个专业(含方向)的考生,在自愿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2020年进一步覆盖到全部23个艺术类专业,即允许每个专业考生都可自愿提交作品。学校通过要求考生本人出镜、录制创作全过程、展示工程文件等方式保证作品
  • 2020-03-13
    教育部网站:中国传媒大学牢记教育初心,勇当艺考改革排头兵
    中国传媒大学近年来积极进行艺考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国家深化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在疫情尚未解除的当下,更是赋予了此次改革更深刻的现实意义。调整优化初试科目。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初试为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只考“文史哲”科目,把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初试科目调整为“文史哲”,有效避免初试内容与高考高度重叠,进一步明确考试导向,引导考生更加重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考生的传统文化功底。全面实施优质生源“绿色通道”,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方式,让专业优异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初试阶段,允许报考学校全部23个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自愿前提下,可按要求提交作品。要求考生本人出镜、录制创作全过程、展示工程文件等方式保证作品真实性。对于提交的作品,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评审作品,作品被评为“优秀”等级的考生,给予初试合格资格,让各个专业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都有机会进入复试环节,若复试考核成绩优异可入选“拔尖人才计划”。开辟“绿色通道”,有效避免了过去单纯以考分高低评判考生素质优劣的局限性,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客观、全面的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初试全部采用机考,实现数字化
  • 2020-03-11
    杨洪涛:面对疫情 影视行业的破与立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后,影视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在短暂的沉寂后,影视行业积极融入抗疫大军。在抗疫形势向好后,复盘影视行业在这期间的表现,可以看到其所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影视行业突破困局,建立全媒体联防联控机制。如何在灾难面前积极应对,变困局为战机,这是影视行业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此次战“疫”中,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形成媒体矩阵,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节目制作中。电视平台成为此次战“疫”的主力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电视平台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导向性和普及性的优势,公开透明、及时高效地播报疫情,发布防控资讯和健康知识,让观众获得更多安全感,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网络平台是此次战“疫”的生力军。在网络平台全面超越电视平台的当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战“疫”作用,引导网民尤其是网络活跃度最高的年轻用户积极投入全民战“疫”行动中,是网络平台的应有之责。爱奇艺推出的《中国医生》、优酷推出的《中国面孔》和腾讯推出的《正月里的坚持》等战“疫”节目,聚焦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令观众为之感动。短视频平台是此次战“疫”的轻骑兵。光明日报全媒体先后推出了《疫情下的2:14
  • 2020-03-11
    现代教育报:中国传媒大学坚持四个“强化”,疫情防控期上好思政课
    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中国传媒大学在做好校园和师生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延迟开学期间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突出四个“强化”及时把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精神与部署等融入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报报道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做法,“学习强国”平台予以了转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定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强化规划指导,制定了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廖祥忠要求把思政课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思想引导、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课程,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资源支撑,保证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第一时间制定了教学组织方案,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意见,并把各项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教研室等基层单位。授课教师提前与学生联系,建立学习指导微信圈,并针对特殊情况制定了回放慕课、补课等方案,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的顺利开展。把疫情防控故事融入思政教学强化集体备课,把疫情防控成效与感人故事融入教学之中。2月初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组织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在研究解决线上教学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在集体备课中解读以习近
  • 2020-03-10
    传播研究院师生投身战“疫”作贡献
    (通讯员 李娜 图片 黎江宇 吕梓源 杨庆 李汇群)抗疫期间,传播研究院师生在各地用不同方式,践行雷锋精神,为抗击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家在广西桂林的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黎江宇为社区街道联系购买并捐赠口罩、84消毒液和护目镜;家在辽宁昌图的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吕梓源同学在社区积极申请参加在职党员入楼排查工作和防疫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挨家挨户的地毯式排查,消除外来人员无管控的隐患;家在山西太原的杨庆同学是19级传播学班的团支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和家中的兄弟姐妹一起为后北屯社区捐助5000元善款用于防疫物资的购买。她还加入了向湖北一线女医护输送安心裤、护手霜等物资的“萤火计划”以及雷火志愿计划。传播研究院青年教师陈文沁在网上开展众筹,向武汉医院以及社区工作者捐赠1000多个KN95口罩。她说:“全人类社会都在共同面对这场危机,我们除了期待能有更加有效战胜疫情的方式方法之外,还希望看到更多社会团结与社群之间的谅解。‘人心齐,泰山移’,春华虽迟,但我们期于秋实。”作为中共党员和心系家乡疫情的湖北人,传播研究院教师李汇群参加了高中同学组织的为医护人员捐赠防护物资的活动,以捐款的方式购买了一批
  • 2020-03-09
    抗疫一线校友|央视朱慧容,24天,576小时,3个片段......
    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一批中传毕业的记者们,冲锋陷阵、深入疫区采访报道,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为战胜疾病鼓与呼,朱慧容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从中传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为“调查记者”。2020年她奔赴疫区探访黄冈、雷神山、金银潭医院......成为“最美逆行者”。2月14日晚,雷雨交加。第二天一早,江城武汉降下庚子年首场大雪,整个武汉银装素裹,寒潮天气让武汉气温骤降15℃。这是朱慧容到达武汉的第19天,她打算前往雷神山医院实地报道。经历半小时车程,朱慧容到达雷神山医院。但在找医院的办公区的路上,她又用了半个多小时。这里到处是一模一样的板房,没有太多的标示,工作人员自己也说不清具体位置——因为他们也是刚到一两天。导航无效、路标无效,有些道路车辆无法通行,她与摄像团队在风雪交加中寻找目的地。这是她亲历疫区至今24天中一个日常写照,“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武汉大雪,车辆缓行出发:马上就要去打仗了除夕夜,朱慧容在北京家中看春晚守岁。看着电视中致敬一线医护人员的片段,她隐隐感到自己也到了该出发的时候。“到初一那一天我突然觉得事态严重了。”1月23日武汉开始封
  • 2020-03-08
    范周 赵瑞熙:疫情防控是对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
    一次疫情,更是一次大考。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突发疫情面前,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专业能力、统筹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得以全面考验。考验政治本色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守初心、担使命,认真履行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本色的现实考验。1、考验政治意识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站在国家战略发展与防控全局的高度,能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把疫情防控置于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把党中央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考验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的“四个意识”。总书记在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当前疫情蔓延势头
  • 2020-03-07
    记在湖北全心全意参与抗疫的党员志愿者——潘达老师
    (通讯员 刘明君)疫情期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员教师潘达在家乡湖北省宜昌市志愿参与抗疫工作,为社区服务。因为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出行不便,潘达老师积极申请成为社区爱心志愿者,为抗击新冠肺炎助力,不仅为居民送爱心蔬菜上门,还成为了社区数据统计员,得到宜昌市学院街办解放路社区的一致好评。近日,宜昌市政府开展向辖区内全体居民免费发放每户20斤爱心蔬菜的活动。 由于送菜工作体力强度大,社区缺乏人手,而且社区楼栋没有电梯,住在这里的大部分居民又是年纪偏大、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很难搬运20斤蔬菜。得知相关情况的潘达老师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社区爱心志愿者,将相关物资一一分袋整理好后搬到居民家里。一开始,许多老年居民觉得过意不去,潘达解释道:“您的儿女因为疫情隔离没能回家照顾您,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别不好意思!”大家这才接受了他的“上门服务”。每次送菜虽然辛苦,但是老人们一的句“潘老师,辛苦你送菜来了,累了吧?”也让潘达内心倍感温暖。我校教师志愿者潘达搬运爱心蔬菜除了给老人开展送菜上门服务,潘达还细心注意到一位邻居赵女士最近几天没有在社区群里上报体温,于是主动和她进行沟通后发现她家的WIFI
  • 2020-03-04
    离校不停学,中传师生在行动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延期开学后,中传学子的学习怎么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部署下,我校教务处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传媒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不离家不返校”、“离校不停学”、“有序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质量为核心”四项原则,保证中传师生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离校不停学,教务作保障在接到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之后,教务处立刻开展了疫情期间教学的调整工作:本科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各学院之间的沟通、为延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提前做准备、工作日志记录等。“所有这些都事无巨细,基本上从早到晚一直持续进行,有时也会工作到夜间十一二点。”教务处副处长贺小飞说。最大的困难则是面对近2000门次的课程,如何确保在延迟开学期间,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教学工作。“首先是不能确定返校的具体日期,如果延期开学超过两周,必须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否则大量的课程延后开课,后续的排课运行是无法承受的。”贺小飞说,“我们做了两手准备:一是两周内就能返校,可以按照既定方式开课。如果超过两周,则要启动线上教学。”教务处老师们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104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2/79 跳转到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关于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邮编:100024

版权所有 © 中国传媒大学 / 京ICP 备1003956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1号技术支持: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 苏迪科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