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为我校市级思政课讲解中美关系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次数:183发布时间:2018-12-13

(通讯员 高静远)12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应邀来到中传讲堂,举行题为“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与中美关系的前景”的讲座。此次讲座是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市级思政课暨2018年“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的第五讲。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瑞琦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教授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呈现五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与美国有关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逆全球化”;二是,与贫富分化有关的民众不满,导致“民粹主义”和“强人政治”;三是,与难民潮和非法移民问题有关的西方社会排和外右倾化;四是,与宗教极端化有关的“政治极端化”;五是,与网络有关的利益与思想的“碎片化”,由此导致“选择性真相”,世界进入“后真相时代”。导致这种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现实权势格局,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层面出现的新现象,主要包括:美欧内部问题突出,它们主导冷战后世界秩序的能力下降,导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危机,导致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失灵和全球治理赤字;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导致此前的力量平衡受到冲击,G7转向G20;网络的扩展导致二元社会: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进而导致治理的新难题;全球化导致地方化;技术的传播导致力量均衡;第四次工业革命若隐若现导致的不确定性等。

谈及中国在这样一个国际形势与格局中的位置,金灿荣教授认为,中国是不确定世界中相对确定的部分,并且呈现上升态势,会越来越成为国际稳定的支柱。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道路的政治前提,因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而确定的中期态势向好,作为国家力量关键要素的科技和军事力量发展,以及强大的国际影响等。

谈及中美关系的现实,金灿荣教授认为,尽管竞争面在占上风,但中美关系仍然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大结构,要努力避免“新冷战”,在存在风险的领域控制直接冲突的规模。同时,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积极性外部,稳步推进自己的议程,行稳以致远。作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上的乐观派,金灿荣教授认为,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美可以保持一种有限的伙伴关系。

赵瑞琦副院长在总结中发言指出,近百年来,中国一直是通过改变自身来影响世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就会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同时,与美国共同维护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回应彼此的经济关切,加强在科技与创新上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合作,将造就两国双赢、世界多赢的局面,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合作的国际社会,一个更有可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金灿荣教授曾100多次赴美,并在美国大学长期授课,是中美关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他的讲座更是有一种“通透感”,对国际形势的现状如数家珍,数字和细节随手拈来,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更是赢得阵阵的掌声和笑声,好评如潮。

金灿荣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约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2015年4月,金灿荣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

(编辑:陈艺文)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