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投身冬奥助力冰雪盛会

来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浏览次数:803发布时间:2022-03-08

(通讯员 王雨晨 王铭 金洋)日前,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师生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们一起投身冬奥,助力冰雪盛会。120位“信通小白杨”参与了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包括BTP转播培训项目63人,冬奥志愿者17人,冬奥城市志愿者15人,冬奥会总台场记工作25人。同时,学院师生发挥专业优势,为“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贡献力量。


高效完成奥运会转播培训(BTP)项目

奥运会转播培训(BTP)项目包括奥林匹克频道、非现场制作、转播商服务、赛事服务四部分工作,旨在通过培训在校大学生参与奥运会转播工作,为举办国培养转播专业人才,以实现体育转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22年1月9日各同学进入闭环起至2月21日工作基本结束为止,参与BTP项目的师生高效、顺利地完成了相关工作。在项目进行期间,实习生们帮助各转播商、各频道完成转播工作,与各国工作人员友好交流,获得了多方赞赏,结下了深厚友谊。

回忆起实习经历,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王佳雪深有感触:“感谢北京冬奥、学校和学院给予我这样一个珍贵的实习机会。在这里,我遇到了来自各个国家的转播商和工作人员,结识了很多善良可爱的朋友,了解到很多国家有趣的文化,还在实践中学习到有关现场转播、节目制作等多个传媒方面的相关知识,我会把这段美好的时光永远珍藏。”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冬奥会媒体转播项目负责教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丹丹带领学校201名师生,协助OBS主转播商参与了奥运会电视转播工作。她谈到,“从接到冬奥会的任务,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懈怠,正是所有参加这次冬奥会各项工作的师生都和我一样不遗余力,才为世界呈现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同学们在参与冬奥会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了专业、学会了互助、收获了友谊、深入理解了冬奥文化,也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这段属于双奥之城北京的冬奥记忆,我们会永远铭记。”

带队教师王昂表示:“能够有幸以带队老师身份参与到冬奥中来,倍感荣幸。在冬奥会转播现场,中传学子过硬专业能力赢到了众多外国记者的赞扬。青春在服务与拼搏中闪光,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


积极参与冬奥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等志愿服务

信通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冬奥志愿者、冬奥城市赛事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工作。赛时,志愿者们进行着涉及综合管理、对外联络、新闻发布、媒体接待、展览展示等10个领域的工作,为冬奥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020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王梓丞同学在本次冬奥会中担任了赛事志愿者,他分享了自己的志愿经历:“我是媒体运行领域混合区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在赛后负责引导运动员接受采访、辅助记者采访运动员以及记录整理采访内容等。这里是面向全世界的舞台,运动员们在这里向世界表达着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这里的工作我感觉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坚守冬奥会总台场记工作岗位

场记工作主要通过记录比赛直播视频的关键、精彩瞬间并进行描述,为后期收录等工作打下基础。2月2日至2月20日之间,学院参与场记工作的同学坚守岗位,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表现出色,赢得多方赞许。

“在工作时,我们一丝不苟拍下每一个的场记点,用我们最专业客观,最精确的语言描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画面,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比赛画面只为确保场地工作的实时性。短短20天里,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掌握了冬季项目的相关知识,也体会了场记工作的辛苦。特别感谢中视实业谢家明老师团队对我们的照顾与教导,为我们提供专业及时的帮助,我们才能圆满完成这次实习任务。”2021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陶芝宇同学这样说。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落地应用冬奥

冬奥会期间,由我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的研究成果——“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系统”落地应用于其中38场比赛的赛前10分钟灯光秀。

该成果的应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方赞誉,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海内外媒体对该技术成果进行了深度报道。针对疫情防控条件下观众席无观众的场景,该项目成果利用大规模无线群控技术,控制部署在观众席上的智能荧光棒,配合投影、特殊灯光等视觉效果,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动态图案。

信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蒋玉暕也参与到该项目中,他谈到,“26天的冬奥会冰球赛事技术保障工作,疲惫、紧张、饱满而又充实,每当互动灯光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那一刻,心里感觉到由衷欣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为我们的团队点赞!”

在本次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师生团结友爱、努力勤劳,在各个岗位上散发着最青春向上的光和热。他们点燃了冰雪激情,温暖了北京的寒冬。

(编辑:阎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