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任观莲 周鑫珏 廖思培 摄影 闫思怡 叶景 叶啸笑)7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及全国43所高校举办的“我为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活动线上大师课堂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千万粉丝非遗网红、非遗头部MCN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分别带来四场精品线上直播大师课,带领高校学生深入学习非遗短视频策划、视频号运营、非遗短视频制作和非遗数字化传播。
启动仪式暨首次大师课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在致辞中提出,高校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希望活动可以推动高校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非遗,推动非遗传播传承,实现中华文化复兴。
山东魏氏柳编第六代传承人魏福庆在全网有1700万粉丝,他以“非遗短视频的选题、创意和策划”为题作首场大师课,以分析短视频创作的难点为切入点,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如何凸显个人特色与定位,并重点阐述了如何策划、构思和创作非遗短视频。
非遗头部MCN匠林风华创始人何聪、微信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庆以“视频号的创作与运营”为题作第二场大师课。何聪结合自身创作运营的经验,详细分析了如何在新媒体平台打造爆款非遗内容。王小庆提到从选题、视听及运营推广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述了做好视频号的方式方法。
第三场大师课上,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以“公共艺术中的非遗传承与协同创新”为题,介绍了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协同创新的具体内容,指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三个“活”字:活态传承、活力再现、活性发展,引导学生将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第四场大师课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蒲剑以“非遗短视频的创作实践”为主题,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分类和短视频之间的适配度,分享了非遗短视频分类及创作实践的具体手段与技巧。
通过大师课堂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非遗传播现状,学习了成功的非遗视频创作案例及相关知识,对短视频的创作以及非遗内容传播有了整体概念与新的认识。
为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深入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题集体学习会议精神,中国传媒大学联合腾讯公司共同策划了“我为家乡非遗代言”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征集活动。活动分为“大师课堂”“视频创作”“暑期夏令营”三大部分,将邀请千万粉丝非遗网红、非遗头部MCN创始人、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提供4次精品线上直播课程,大师课堂结束以后将正式进入“视频创作”阶段。7月15日-8月10日,学员将分组创作非遗相关短视频内容创作。主办方将对创作进行全程指导,并于8月底邀请优秀团队及个人参加中国传媒大学-腾讯公司暑期夏令营,引导高校学生积极探索非遗传播新模式,推动新青年引领新国潮。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