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唱歌爱游泳爱画画,又爱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看到传播学大师格雷厄姆·默多克时会跑回去拿相机求合照。既能在上课讲一些诙谐幽默的小段子调节课堂气氛又有着“先做人、做出色的青年教师、再做一名优秀学者”的学术理想。她就是我校青年教师(简称“青椒”)赵如涵。80后的她2014年入职中传,开始了她的“迪斯尼乐园”之旅。
“去迪斯尼看到了真正的米老鼠”
在赵老师准备博士考试的过程中,就在中传校园里“蹭课”,博士毕业从海外归来后,“希望在这个专业(传播学)里有所建树,和最顶尖的学者进行交流,所以选择到北京,来到中传。”说起来到中传的经历,赵老师用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比喻,“就像小时候喜欢米老鼠,长大后去迪斯尼看到真的米老鼠一样的感动”。原来,她在学传播学时看了很多书,到传媒大学第一天就见到了写书的这些人,通过文字认识的人有一天忽然可见可感地站在你面前的那种感动,让她当时就产生了“毕业后希望继续能够和这些顶尖的学者在一个平台里,把我在国外学到的一切东西回馈到这个平台”的想法。
“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
在读博的时候,她就已经确定要当教师。她觉得“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为了能做好这份她热爱的工作,在国外学习期间,赵如涵格外注重在学术上的积累和沉淀。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并在主题发言中锻炼自己的学术逻辑与表达技巧。入职后,为了帮助青年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学校人事处举办了多次“主题沙龙”,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椒们沟通交流。赵老师每场必到,做好笔记和录音。之后试着解构他们的课程逻辑和教学设计方法,悉心琢磨。她认为这些努力是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有着甜美酒窝的赵如涵老师,上课认真投入,连课件都精美的让人赏心悦目,她特别重视课程设计,强调教会学生思维方式,注重教学内容,有深度也有广度。会把自己看过的书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课前有时会给大家放一些轻松愉快的美剧“热场”,有时还会考大家一些英语小常识,“NGO”的中文全称、“IS”的英文全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英文是什么……上课的时候还会把知识和自己的海外留学经历相结合,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时不时还会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到讲台前面阐述观点,丰富的课容量、开阔的视野、多样的形式和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上过赵老师公选课的电子信息专业郭辉说道:“赵老师认真的用她的个人魅力以及精心的课程编排去引导我们思考、交流和分享。我了解到了很多我没有关注过的东西跟领域,我的兴趣爱好不再狭隘,更加想去探索了。”
“没找到这一个点的时候你会有些焦虑”
赵老师在工作上应该说是高校青年女教师里比较顺风顺水的,才在中传任教一年就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市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了文史类A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她说:“教课是我自己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相对来说,80%-90%的时间都是很快乐的。”尽管如此,但是她还是面临着青年教师普遍有的一些压力和困惑。
对教学的热爱虽然能够带来快乐,但是有时也能成为动力和压力的集合体。“你想给学生讲课你就要备好课,然后你这种备课就会非常积极,这种积极就会造成你很想很想看各种各样的资料,就会充满的你时间,你的这种压力就出现了” 听到学生说 “老师,我很喜欢您的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时,所有疲惫都会被幸福代替的赵老师,为了讲好课,即使假期都在备课,“1个小时的课,你需要付出10到20个小时来准备,现在我发现我整个假期都不够,达不到我对课程的要求。”除了授课上的压力,刚刚入职不久的她正在急切地想寻找自己未来在学术上想发展的方向,“我听说有些老师做了7、8年才找到自己的研究志趣,但我争取2、3年,多上几门课程,发现自己对什么课程感兴趣,研究偏向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没找到这一个点的时候你会有些焦虑”。赵老师“像选一个伴侣”一样谨慎地探索着她将从事终生的研究方向。
如今80后“青椒”赵如涵正怀着她的学术理想遨游在她“迪斯尼乐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