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恰逢傣历六月中旬,由校学生会民族部主办的泼水节在孔子广场举行,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以泼水为祝福,在欢笑中共同度过了这一傣族的美好节日。
早上七点五十分,四五个男生来到了孔子广场,一个个绘有花鸟鱼虫的彩色纸灯笼,以及具有傣家特色的纸伞,被他们悬挂在周边的树木上,在雾蒙蒙的天气里,显得格外亮眼,不时有行人驻足端详。
中午一点半,室外气温到达了26摄氏度。此时除了悬挂的灯笼和纸伞外,广场两侧还搭起了凉棚,桌子上的饮料摆放整齐,桌子下的盆子里是灌满水的彩色气球。此刻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们身着不同颜色的雨衣,手持“上满膛”的水枪,跃跃欲试。
泼水节是“民族月”的系列活动之一,该系列共有四项主题活动在四月举办,分别是“三月三”荷花节、泼水节、南腔北调和落英纷纷,四月九日在钢琴湖畔举办的荷灯节已获得很大的成功。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之一,民族部干事赵同学告诉记者:傣族的泼水节是广为人知的民族活动,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和实施性,可以较好地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感受泼水节文化。“爱谁就泼谁”拉近同学之间的友谊。并且此刻天气回暖,较适合活动的开展,所以将泼水节作为四月民族月的一项活动。
两点以后,穿彩色雨衣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玩起了水枪大战。后来,按雨衣的颜色分成的不同队伍,开始用水球“对战”。水花四溅中,有的人头发已经湿透,却顾不上处理,仍然嬉笑着参加活动。有的人直接开始用盆接水对泼,来现场采访的电视台记者也穿上了雨衣,站在人群中却也不幸被从头浇到脚。欢笑声在孔子广场四散开来。
“本来我们设计的是只用水枪和水球,没想到大家玩疯了以后,就真的直接用盆子接水来泼了。”赵同学解释道。“你没穿雨衣还是站远点,现在连不认识的人都在互泼了。”现场参加活动刘同学提醒记者。“不过今天挺热的,也不用担心湿了以后感觉太冷。”而另一边,同样参加此次活动的陶同学正在为自己没有被盆泼到这件事感到得意:“哈哈哈哈太好玩了,你看他们都被淋透了。”
下午三点半,原本的喧闹渐渐平静下来,现场的工作人员给参加完活动的同学们送来了提前准备好的毛巾和热水,现场散落的道具也被一一捡了起来,孔子广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