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郎劲松)9月14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人民网、贵州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创意与媒体运营研发中心、家有购物集团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IP跨界传播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未来之星”全国大学生创意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青年创意联盟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告学院院长、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台长赵树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影视创意与媒体运营研发中心副主任郎劲松,家有购物集团总裁王金燕,人民网网络电视部主任、人民视听总经理陈星星,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马池珠,慈文传媒副总裁、首席品牌官赵斌,新片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陈跃,家有购物集团总裁助理李纯青、品牌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耿松,以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贵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沧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代表出席了颁奖典礼。
	
 
丁俊杰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未来之星”全国大学生创意视频大赛立足于行业发展与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为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了互通的桥梁,该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影视创作能力,更能够锻炼学生们“讲故事”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家有购物集团总裁王金燕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家有购物十周年、面对行业发展的瞬息万变、家有购物一直在改变与创新、力争能够引领行业发展。举办这一活动,这不仅是家有购物的社会责任所在,也是家有购物承担行业发展责任所在。王金燕坦言,从“中国味道”创意视频征集到训练营“坚守、十年”命题创意与广告植入相结合、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学生新奇的创意和想法。这些正是当前电视购物内容制作所需要的。不管是传统的电视购物还是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创意和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针对当前短视频的发展、创意人才培养成为学界和业界关心的话题。对此,活动组委会特邀请学界和业界的专家举行了“短视频风口下的创意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主题研讨由郎劲松教授主持,王金燕、马池珠、赵斌、陈跃等嘉宾围绕“当下短视频内容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短视频行业从业人才现状”“新形势下应对内容创作、营销与市场运用综合诉求下的影视创意人才新需求”“当前短视频行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专业教育方式间的契合与断裂”“新媒介环境下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影视创意人才培养的新兴理念与路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未来之星获奖团队
主题研讨结束后,现场嘉宾为获奖团队及个人颁发的奖状,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学生团队创作的《卡卡的礼物》获得本届大赛的最高奖——“未来之星”奖。
	
 
颁奖后,现场嘉宾与高校教师代表上台一起启动了青年创意联盟。青年创意联盟的启动,将会对未来对于青年学生创意人才培养将有更加有力的支持。
	
 
郎劲松教授为青年创意联盟组建和未来活动计划做阐述,青年创意联盟的组建致力于影视创意创作人才培养,在高校与行业之间搭建“朋友圈”,吸引更多影视传媒专业的高校、企业和平台等参与与联动,通过举办类似创意视频大赛、专业探讨等活动,对有创意的学生进行扶持,探索新型合作培养模式,为影视传媒行业发展发现、培养和储备人才,同时也引导青年学生关注行业发展与社会现实。
	
 
第二届“未来之星”全国大学生创意视频大赛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在作品征集阶段、共收到来自全国 30多家高校的 100多个大学生创作团队的作品并在人民网活动专区展示。经专家评选、共有 7所高校的10支创作队伍从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大赛精英创意训练营。7月底,来自全国的7所高校的10支创作团队,40余名学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未来之星”全国大学生创意视频大赛精英训练营。
训练营期间,大赛组委会安排了关于短视频的创作理念、短视频行业发展态势、创意思维训练等方面的主题讲座和故宫钟表馆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专题讲座、参观,并设置了以“十年”“坚守”为主题的命题创作及作品点评会。训练营要求团队完成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创意短视频创作,并特别设置两项商品进行植入设计。在创作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员在5天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训练营的命题创作初稿。经过作品展映与点评会上多位专家面对面点评、指导、创作团队在结营后继续对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作品在人民网活动专区进行展示。9月初,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委对最终提交的10部作品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未来之星”奖、“最佳创意”奖、“评委会推荐”奖和“最具潜力团队”等多个奖项。
附:获奖名单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或团队)  | 									 所在单位  | 									 作者  | 			
| 					 未来之星奖  | 									 卡卡的礼物  | 									 中国传媒大学  | 									 罗祎杰、王子欢、钟时晶、崔祺  | 			
| 					 最佳创意奖  | 									 无形常伴  | 									 中国传媒大学  | 									 徐烨凯、张乃元、李振辉、范雅筠、袁梦绯  | 			
| 					 评委会推荐奖  | 									 电话  | 									 山东师范大学  | 									 高健宏、赵子琦、陈浩、赵竹欣、陈昊  | 			
| 					 Memory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许明璨、相子航、李晨雨、陈泓伯  | 			|
| 					 妈妈的菜谱  | 									 中国传媒大学  | 									 阳迎归、林子健、王雨婷、石雨桐、舒心宇  | 			|
| 					 末  | 									 贵州师范大学  | 									 何朝刚、赵真、王浩、张丰毅  | 			|
| 					 最具创作潜力团队  | 									 成都小分队  | 									 四川师范大学  | 									 韩雅丹、车杰  | 			
| 					 小小小的火  | 									 中国传媒大学  | 									 王义贺、陈纯纯  | 			|
| 					 豁达组  | 									 浙江传媒学院  | 									 赵磊、李西、倪翔、汪蕾、童婧  | 			|
| 					 零点影视  | 									 河北大学  | 									 杨雨霖、李想、黄雨晗、解彤  | 			|
| 					 最具传播力作品  | 									 影韵  | 									 沧州师范学院  | 									 孙崟雁 、杨浩宁、陈洪毅、许诗、杜怡方  | 			
| 					 梦回大唐  | 									 山东师范大学  | 									 徐李艳、李青芸、王晓雪、阚晨萍、高佳佳  | 			|
| 					 信仰  | 									 贵州师范大学  | 									 黄凯  | 			|
| 					 一颗小球的故事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周洁  | 			|
| 					 90后的中国味道  | 									 南京林业大学  | 									 尤旖芸、陈昭诺  | 			|
| 					 中国味道——热闹  | 									 大连理工大学  | 									 陈婷婷、冯熠、慕曦远  | 			|
| 					 茶乡远方  | 									 浙江传媒学院  | 									 赵磊、霍达、汪蕾、李西、楼嘉恒  | 			|
| 					 中国味道、书香师大  | 									 山东师范大学  | 									 赵竹欣、高健宏、孔凡业  | 			|
| 					 戒指  | 									 中国传媒大学  | 									 罗祎杰、王子欢、钟时晶  | 			|
| 					 “浔觅”南浔之味  | 									 浙江传媒学院  | 									 汪蕾、孙艺瑄、余捷、黄子雄、徐晨谛  | 			|
| 					 优秀组织奖  |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
| 					 优秀指导老师  | 									 王琳艳、崔莉、胡蓓蓓、傅婷玉、徐爱华、杨成、陈党、郑雨茜、郭晓月、顾洁、陈逸飞  | 			||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