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英子)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独家出品,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DigiLab实验室使用原创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创作的动画短片《龙门》入围第三届巴西Tietê国际电影奖实验短片单元。
该片由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王雷教授担任编剧、监制,段雯锴副教授担任导演、技术总监,由DigiLab实验室郑丹琪、王漪、刘幼春、张岳、张心怡、张自歌、吴亚楠、卢京港、贾牵牵等组成的师生团队联合开发制作而成。《龙门》是国内首部全部以AIGC技术制作的动画短片,也是一部有着中国动画独有水墨风格的实验作品。
Tietê国际电影奖是巴西最重要的电影奖项之一,创办于2020年,也是IMDb认证的国际电影节展,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新的电影表达形式,为全球电影人提供展示影像新表达的平台,在电影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自2022年AIGC对内容创作领域的传统范式产生重大挑战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鼓励师生积极探索AIGC技术的优势、问题与可能性。在廖祥忠书记的部署指导下,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王雷教授带领DigiLab实验室师生团队从年初开始尝试训练水墨风格的AIGC视频生产模型。经过大量反复试错,在掌握AIGC动画制作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团队开发完善了水墨插画风格的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风格化等AIGC流程,并应用该技术完成了验证短片《龙门》。
短片《龙门》以侠义为核,水墨为形,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性表达中华民族独有的“重然诺,讲信义”的精神气质。
“侠”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主要表现题材之一,从《史记·游侠列传》中“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儿,到明清侠义公案小说,再到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和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武侠电影,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宝库中有着独特地位。
《龙门》创作团队用水墨为媒,以纸、笔、墨的极致简约,浓淡转化的轻灵飘逸契合“侠”所代表的自由无束的精神意象。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工艺繁琐,虽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性片种却数量寥寥。究其原因,传统水墨动画工艺难以表现复杂细节、从而在叙事较为复杂的作品中很难展现层次丰富的角色。AIGC技术善于丰富和补充笔墨细节的特征,恰为《龙门》创作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
DigiLab实验室团队通过对开源AIGC技术的二次开发调整,训练出拥有自主产权的人工智能模型“墨池”(Inkstone)。该流程采用多模态的视频生成方式,在角色面部特征稳定性、较长镜头生成中降低视频抖动与局部错误等方面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与国外流行的Runway、Pika Labs等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工具相较,更具手绘画面的细腻风格、更善于表现叙事作品中的表演细节、角色动作和面部表情也更加稳定连贯,目前的动画生成效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居于领先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担负动画人的创作使命,践行科研工作者的创新责任,锚定原创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持续开发、积极应用具备中国风格、效果稳定、技术领先的AIGC技术;用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持续释放中国动画与数字艺术行业在AIGC时代开拓前沿、引领国际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