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9月4日讯(记者 周翔)说起90后,很多人会想到脑残、火星文、草莓一族这些“专属名词”。随着各所高校的陆续开学,年满18岁的“90后”们也走进了大学校园。与“80后”、“70后”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让“90后”的自主意识和个性更加鲜明,他们的入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网上“探营” 进校“门儿清”
和以前的大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就来到陌生的学校报到不同,90后的大学生们在没进学校之前就把学校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出生在网络时代的他们利用网络的发达和便利,足不出户便掌握了学校的很多信息。
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百度贴吧里看到,许多新生就该校衣食住行、教育设施、老师课时安排、公共课选择、专业更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发了许多帖子,一些热心的老生一一回复了这些问题。一位叫“要离”的贴吧网友告诉记者,他是中国传媒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这几天在贴吧上看到很多新生提问,他便抽空给未来的师弟师妹们解答一下。他说:“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问怎么分寝室,有的问在哪洗衣服,还有的问去哪买日用品,一个月要多少生活费,军训时女生应该带什么物品……还有的问题很火星,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一位网名叫“零星小蛋”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老生,他搜集了很多新生们有关学校的问题和回答,并整理出一份报到攻略发到了网上,上面不仅有学校的地图、食堂饭菜价格、周围购物场所介绍、行车路线,还有寝室分配和条件、租房指南以及学校特色词汇整理等等。这份攻略受到了很多新生的追捧,不少人都说:通读此攻略,可以直接升大二了。
“90后”新生强调个性 独立意识突出
家住车公庄的梁爽今年考取了广州市职业师范大学,过几天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因为是第一次出远门,家人对她很不放心,打算送她过去,但她执意拒绝了,她说:“上大学就是独立的开始,我自己能行,你们就放心吧。”当得知学校要求军训时都要剪短发后,梁爽犯了嘀咕,记者热心的跟她说,可以给她推荐一个很好的发型师,剪一个最时尚的发型。但梁爽一口回绝:“不要,我自己先想想,一定要剪个适合我的,能显出我的个性才行。”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晋平说,90年代生人是从小就接受洋品牌、圣诞节、游戏机、电脑和“小燕子”熏陶的一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隔百年的一代,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性格方面没有受到过多压抑,经济方面又有强大的后盾,所以思想都比较活跃和我行我素。
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更注重自我的“90后”大学生对“学生管理者”这个角色似乎提不起兴趣。调查中,当问及“新生临时召集人需要为其他同学服务,并且需要提前一天报到,您是否愿意担任新生召集人?”时,1/4(25.5%)的学生明确表示拒绝,另外近七成的学生(67%)表示“没考虑好”,表示愿意的仅6.5%的学生。
目标明确 职业规划早有打算
“9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大学后的职业生涯早有规划,而且个人奋斗目标十分明确,这和“70后 ”、“80后”的大学生都不一样。中国传媒大学一位负责学生工作的裴老师表示,70后责任感最强,他们可能外表现代,但内心相当传统,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80后接受的教育是以考大学为人生最高目标,从而忽视个人职业规划,从而在毕业时经受了希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90后的孩子则表现出强烈的成才愿望,对学业和工作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在技能学习、社会求生方面的诉求更多。
尹兰心是来自新疆的一位女孩,她今年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动画专业。谈到选择这个专业的考虑时,她说:“当时主要是希望能选择一个职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希望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正好自己曾经学了4年绘画,觉得学动画很适合自己,因此报考了这个专业。”
一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显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设想方面,47%的新生选择当白领,有20.5%的新生选择企业家、选择出国发展的有15%,但选择当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的最少,只有5%。
裴老师说,70后的学生选专业是父母说了算;80后的学生选专业“流行”跟风;90后的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甚至会结合世界趋势来考虑,他们的目标很实际、很明确。
来源:千龙网 2008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