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核桃林

我校组织部分优秀教师赴延安参观学习

    2010年9月17日-21日,我校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创先争优活动“育人标兵”,第五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等一行30人在校党委副书记李焕生带领下,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活动期间,参观团瞻仰延安革命旧址,走访人民广播的诞生地,与当地高校进行了交流。
    70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开播; 今年9月10日又迎来我国第26个教师节。以此为契机,校工会、党委组织部特别策划了此次以“寻访人民广播源头,探索教书育人真谛,投身‘二次创业’,岗位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
    9月18日,参观团成员抵达延安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
       
    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见证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的不平凡岁月和辉煌伟业。
   
   
    延安革命纪念馆气势恢弘、资料丰富,一组组图片、一座座塑像、一件件实物,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唤起了老师们心中永不逝去的红色记忆。
   
   
    在杨家岭、枣园,简陋的窑洞、朴素的陈设、感人的图片,仿佛都在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这里艰苦卓绝的战斗和生活历程,生动地展示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老师们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大学。毛泽东曾为抗大题词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解说员生动的讲解,现场的图片、展品将大家的思绪带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延安岁月,对于抗大精神也有了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
    寻访人民广播源头是此行的重要内容。9月19日,参观团来到了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清凉山。首先参观了位于清凉山南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由中宣部、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馆的外型呈窑洞形,意寓着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参观期间,我校广播史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结合自己早年策划、参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史料收集的宝贵经历,为老师们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人民广播的发展历程。
    走出新闻纪念馆,老师们登上清凉山,远眺宝塔山、延河水,并参观了中国广播林以及部分新闻单位旧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当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天,老师们还参观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领略了粗犷、深厚、庄严、豪放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风采。
    路经南泥湾旧址,老师们在大生产运动纪念碑前流连,追思当年359旅垦荒南泥湾的难忘岁月,深刻体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9月20日,参观团前往延安大学学习交流。座谈会上,双方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师德和校园文化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合作开展延安精神学习活动,为中国高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行了探讨。会后,老师们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陈列馆。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得到了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9月18日晚上,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会见并宴请了李焕生副书记及参观团全体成员,当地艺术家为参观团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节目,我校教师也通过朗诵、合唱等形式展示了传媒大学教师的风采。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对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参观团成员归来后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活动汲取了精神力量,净化了心灵,开阔了视野。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校“二次创业”,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