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核桃林

教育部“每月一星”普琼纪录片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2011年9月13日,教育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普琼纪录片《为了孩子》(暂定名)座谈会在我校39号楼106举行。教育部新闻办余冠仕处长、西藏教育厅副厅长康凯、校党委副书记刘利群出席座谈会。会议还特别请到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将军,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总监、北京中线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两位专家出席。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裴鸣主持。

教育部新闻办余冠仕处长

西藏教育厅副厅长康凯

校党委副书记刘利群
   
    我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赵怡,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为了孩子》总导演何苏六教授,统战部张冬梅老师,电视系研究生、《为了孩子》执行导演徐及摄影傅托参加了会议。前来观看纪录片的还有2011级电视系的研究生以及8名我校藏族学生。
    会上首先播放了普琼老师《为了孩子》纪录片。全体与会人员静静地观看了长达48分钟的影片,听到熟悉的藏语和民族歌曲,与会的藏族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片中可敬的老师们、可爱的孩子们更是让在场师生时而大笑、时而落泪。2分钟的片花播毕,全场响起如雷的掌声。
    何苏六教授首先代表主创团队对创作背景作了简要介绍。他首先感谢了教育部提供的此次机会,以及西藏教育厅和学校对“记录”的创作理念的支持,并对两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他也讲述了拍摄当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指出“越艰苦越有价值”。他同时表示,作为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开篇之作,希望用这部片子诠释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传播、引领和倡导应该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念。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为了孩子》总导演何苏六(左)及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裴鸣
   
    执行导演徐表示,团队的同学们在创作实践中收获良多。每一个人都为那里朴实的师德所感动,更加激发了对纪录片的创作热情,并且积累了在意外状况下的拍摄经验。

纪录片《为了孩子》执行导演徐
   
    两位专家嘉宾也对纪录片进行了点评,刘效礼将军对片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面非常美,朴实而感人,配乐更是充满藏区特色。陈宏总监为中传学子如此热爱并有志于纪录片的创作表示欣慰,他以“真实、真诚、真情”高度评价普琼老师纪录片。两位专家同时也针对片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将军

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总监、北京中线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
   
    康凯副厅长在随后的发言中,首先对中国传媒大学表示了感谢,对摄制组在艰苦环境下的创作表示敬佩,认为片子拍得非常成功。他表示,西藏地区的教育体系人员看了都非常感动,并就国家对藏族学生的“三包”等教育政策做了介绍。
    余冠仕处长用“笑、真、净”形容片子带给人的感觉,他说,做纪录片是一个电视人的最高理想,这次的片子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感谢西藏的伟大人民教师,感谢中传学子的艰苦创作。对这种地方教育机构与高校展开合作的创新尝试,余处长表示“比较成功”。
    刘利群副书记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表示,在承接了教育部的任务之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乃至全校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她感谢教育部组织的活动,感谢西藏教育厅提供的平台,给我校以直接“服务社会”的机会,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赋予了很好的意义和价值。刘利群副书记表示,专家们对片子的肯定就是对我们的鼓励,同时指出在怎样表现“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方面还要努力。
    刘利群副书记指出,这次我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同地方教育机构进行的协同创新合作,不仅仅具备实验性,还希望具有示范性。她也从“教育是为什么、纪录是为什么、幸福是什么”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片子的一些理解。
    会上,康凯副厅长代表西藏教育厅向我校赠送了唐卡;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赵怡代表工会向仲巴县仁多乡完小捐赠了一万元。座谈会在一片融洽的气氛中圆满落幕,到场的藏族学生纷纷表示,纪录片让自己很感动,因为“挺真实的”。

刘利群副书记从康凯副厅长手中接过唐卡

赵怡副主席代表工会向仁多乡完小捐赠一万元
   
    纪录片《为了孩子》是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协助西藏教育厅开展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成果。自2011年3月至7月,由我校承办单位党委宣传部、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组建的摄制组两次赴西藏高海拔地区——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禁区”的仲巴县仁多乡执行拍摄任务,并按要求完成了后期剪辑。该纪录片将于近期播出。
 
(文:阎玺 图:马铨)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