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传

中国教育报:以考生为本,提供人性化招考服务

  早春的北京,年味尚浓,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并没有阻挡“赶考”的脚步,来自五湖四海的艺考生齐聚中国传媒大学,开始了他们追逐艺术梦想道路上的第一场拼搏。在2014年艺术类、自主选拔录取本科专业招生考试期间,中国传媒大学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在选拔人才方面注重考查与传媒相关的发展潜能,秉持“以考生为本”的理念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全方位人性化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艺术类、自主选拔录取专业的招生考试工作在北京、杭州、成都、长沙4个考点同时进行。为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学校秉承“以考生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分别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会、各学部(直属学院)动员会、学生志愿者培训会等,对招生考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

  学校自2006年便开始构建招生系统数字化平台,到2009年,本科招生考试工作已全面实行网上报名、交费、约考、结果查询、确认,实现了所有招生类别的信息化管理及考生档案的电子化采集,大大节约了考生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了大量考生现场扎堆报名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为学校详细把握考生信息、做好完备的考试预案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提高系统防病毒、防入侵等安全及运行性能,使招生管理系统更加安全、成熟、稳定,确保万无一失、平稳高效。

  为了更好地为考生提供服务,早在“艺考”前一个多月,学校便专门开设了咨询邮箱、官方微博、咨询电话等为考生答疑解难,并且在学校官网和招生网的醒目位置发布考点最新情况、行车路线、考场信息等。2月7日是艺考前一天,北京普降大雪,路面湿滑给交通带来了极大不便。这一天,北京考点的15000余名考生不约而同地收到了一条关于地铁出行建议、考试时间提醒的短信,为距离较远特别是外地不熟悉北京情况的考生提供了便利。在考试期间,招生办公室还为所有考生免费发送考试提醒、初试结果、办理复试手续时间地点等短信提醒。

  近几年,学校的艺术类、自主选拔录取专业招生考试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用网上报名预约考试时间段的方式安排考生分日期、分时段、分组展开考试,考试时间精确到分钟,有效避免了考生在寒冷天气在考场外排队、等候带来的不便。同时,学校在考场所在大楼内开放足够数量的候考室,每个候考室内都有饮水机和糖果等小零食。想要上厕所、换衣服、复印证件?挂着工作证的学生志愿者会热情地为考生指路,临了不忘说一句“不要紧张、慢慢来”安慰考生紧张的备考心情。

打造特色传媒品牌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因此,区别于传统艺术类专业,该校的“艺考”具有鲜明的传媒行业艺术人才需求的特色,涵盖编导、播音、美术、音乐、摄影、照明、数字影视特效、表演、导演等艺术类专业。学校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建设传媒人才创新实验区,打通平台培养。去年7月,学校实施学部制改革,进一步统筹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也给复合型艺术类人才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该校2014年艺术类、自主选拔录取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艺术类本科计划招生689人,比去年增加20人,招生专业21个;自主选拔录取专业计划招生128人,比去年增加38人,招生专业6个。此外将继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计划”,面向在艺术、外语、文学创作、语言等方面有突出才华、创新潜质、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优秀生源,招生计划不超过学校总计划数的5%。

  学校今年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新增设影视摄影与制作(光环境设计方向),目前该专业方向为国内唯一的光环境设计本科专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部门、建筑景观设计和研究机构培养能够从事照明规划、特定室内外空间光环境设计的高端人才。

  另外,学部制改革后,自主选拔录取专业原英语(国际新闻方向)、英语(节目主持方向)合并为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招生,目的是整合专业优势,打通培养模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中,专家和评委重点考核的并不是考生已经具备的相关艺术专业能力,而是考生是否具备学习相关艺术专业的潜质,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未来从事与媒体相关行业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

着力寻找传媒“好声音”

  近年来,为减轻考生的负担,学校在艺术类、自主选拔录取专业本科招生考试中逐步将初、复试进行合并,2014年初、复试合并的专业已超过总数的50%。其中,艺术类招生部分专业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和专业性,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创意能力和学习艺术专业的潜质。如录音艺术(音响工程方向)取消了专业笔试,听音及辨音测试将在面试中进行;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方向)专业笔试内容由原电视文艺作品分析调整为设计能力测试,要求用色彩表达试题内容,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同时,部分专业注重选拔具有传媒特色和潜力的人才,重点考查语言素质,挑选“传媒好声音”。如表演专业考试增加了对语言素质方面的考查比重:初试的表演项目调整为朗诵和声乐,复试除表演项目外也增加了朗诵项目,三试也增加了对语言能力的考核,重点考查声音语言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播音与主持专业在选拔时,不仅关注考生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声音圆润动听,普通话标准等,还会考查他们对新闻、电视节目等传媒状态的了解。

  宽敞的直播间、专业的蓝色背景板和摄像机,在导播的切换下,“主持人”的大头像清晰地呈现在一旁的投影幕上……这不是某卫视的新闻直播间,而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考试现场。在这里,每一位考生都要面对摄像机,坐上演播台,播报指定稿件。一名考生表示,虽然之前没有做过这样的“直播”训练,但这样“身临其境”的考试形式令人感觉很真实,容易带动情绪,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同时,为缓解考生压力,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专业笔试考试时间延长了30分钟,为考生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3个美术类专业实行平台考试,报考上述3个专业的考生,素描、速写只需参加一场考试即可。


附:本文刊登于《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24日第7版,文章链接:

 http://www.jyb.cn/gk/gksd/201402/t20140224_571196.html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