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今日推荐

廖祥忠: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

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第1期    2020-01-19   作者:廖祥忠 浏览量:5942

【编者按】近日,廖祥忠校长在《现代传播》2020年第1期刊发了《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一文,立足媒体业态演变,对媒体融合的路径进行了全景式论述。文章紧扣媒体融合的规律与本质,聚焦电视媒体形态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析了当下电视人的面向和进路。去年3月,他曾在《现代传播》刊发《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获得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两文作为姊妹篇,前后呼应、互为阐发。相对于前文重视理论的建构,这篇论文着重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和电视从业者如何主动转型的重大课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同时对传媒业态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和梳理,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文如下:

引言:技术与社会视野中的电视媒体

媒体融合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这既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技术进程,也是电视人需要认清的发展分期。在3G、4G和5G迭代升级的技术革命逻辑中,融合的主体和路径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如果“融合也许还有下半场”[1],那么这个“下半场”将以融合媒体为主导,进而为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孕育着技术、市场和组织条件。

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的新时期,电视人需要高度重视这一过程以及每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技术变革潜能,从而有效定位自身所处的历史坐标,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在加速的技术革命中重塑自身的主体性。正如过往的人类传播史所呈现的,媒介的迭代是呈加速度进行的,如果没有一个前瞻性的视野,任何社会、群体和个人都会被急速变迁的媒介环境所边缘化。与此同时,与社会的长期互动使得任何一种媒介都内化了丰富的社会基因,在漫长的人类传播史中展现出跨越时空的影响力。

这一既面向未来又立足历史,既聚焦技术又包容社会,既欢呼革新也关注传承的多维的、审慎辨证的历史逻辑,是理解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的历史性转变的关键视角,是综合把握电视媒体从权威消解到权威重构过程的核心脉络。这一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电视的融合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从此以后,“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3]成为中国电视人对自身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定位,也是电视从边缘走向强势[4],并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全面登上历史舞台的精神气质。近四十年来,电视作为电子媒体时代的主导性媒介,先后经历了全面建设、转型整合和融合发展等三个历史阶段。电视媒体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宣传者、教育者、组织者和娱乐者等多种角色。中国也从电视大国逐渐走向电视强国。[5]

本文聚焦于融合发展这一新语境,即在技术和市场驱动下,在传媒业的裂变与重组中,电视媒体从媒体融合加速转向融合媒体的动力机制逐渐形成。随着融合进程的加快,电视的传统优势已经消失。在AI领衔、5G驱动、VR崛起的融合媒体时代,如何全面勾画媒体融合的全景图,如何深刻把握媒体融合的本质,如何审视电视业的转折、责任与发展进路,这是当下电视人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也是理解中国电视转型逻辑的理论起点。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